(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6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布《關于支持江陰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縣域示范的意見》,并與無錫市、江陰市簽訂戰略協議,率先在江陰實施生態環境集成改革,全力支持江陰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解決綠色發展難題,以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江蘇強縣發展的典型代表,近年來江陰始終踐行“兩山理論”,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厚植發展優勢的關鍵。2017-2022年,江陰累計投入超150億元建設環保基礎設施,關停“散亂污”企業4312家,扎實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兩個全國試點。生態修復上,主動將港口規劃的生產岸線從23.4公里壓縮到16.85公里,嚴格落實“十年禁漁”,近10年累計向長江放流魚苗7000萬余尾,創成江蘇省生態園林城市。
“江陰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但產業結構偏重、資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弊端也逐步凸顯。”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說,此次出臺支持文件,就是下定決心提升新形勢下縣域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縣域樹立生態環境治理的示范。
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總體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大幅提升,到2030年要建成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縣域示范。在錨定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不動搖的同時,意見還致力尋求環境、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公約數”,形成一批管用、有效、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政策措施。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錢江介紹,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方面,意見從體制機制、監管服務、基礎能力等方面提出系列舉措。如指導江陰制定生態環境保護黨政責任清單、設立市委生態委,特別是支持賦予相關主體的執法資格、下放執法權限等,這在全省縣域中均為首創、先例。推動經濟綠色轉型方面,意見明確了印染、鋼鐵、化工三大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的總體方向和具體要求。如提出推動化工企業入園進區、促進印染企業集聚集約發展、完成鋼鐵企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等。
“江蘇省拿出最大的誠意、最實的措施全力支持江陰深化改革,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賦能。”王天琦用“四個第一次”來表明意見的“首創性”:第一次由省廳對縣級行政區域單獨出臺生態環境支持政策措施;第一次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領先縣域打造生態環境治理示范;第一次將部省共建合作成果整體集成到縣域生態環境治理;第一次將省里能給的重磅政策整體打包、集中支持。
江陰全面發動、全速推進試點改革,迅速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5個工作專班,梳理出7項重點指標、出臺17個子方案、形成8大類29項重點任務,并將試點工作列入年度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
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說,江陰將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確保試點工作高水平推進、試點任務高質量完成,努力為全省、為無錫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勇闖新路、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