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中購物節即將打響,各大互聯網平臺、銀行火力全開,通過發放免息周轉金、息費優惠券、認證提額等多項活動,助力居民消費與小微企業備貨,支持消費回暖。
6月16日,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互聯網巨頭提出的提額、免息等優惠活動,一方面是由于年初以來宏觀環境回暖,經濟復蘇、消費強勁增長等為貸款展業奠定優良根基,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互聯網平臺借機拓客,希望在用戶增長方面取得比往年更大的突破。
消費貸利率降至3.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伴隨618一起到來的,還有各家平臺的大力營銷。
例如抖音月付618好物節免息會場,消費者可享受購物優惠和免息服務,旗下放心借產品,面向參與抖音618好物節的商家,推出了免息券和借款折扣券。
購物節期間,快手也開啟了平臺補貼、支付立減券、618消費券以及新人專區等;另有京東白條發放24期免息券,并可與紅包疊加使用;樂信旗下分期樂商城在618預售階段至高立減1000元,19.9元搶400元膨脹券、618元大額神券等,并開啟分期專享提額以及限時免息優惠,降低消費者一次性支付壓力。
在多平臺電商激烈競爭和消費需求不斷復蘇的背景下,618也成為小微企業一年里備貨的關鍵時點。奇富科技在線開通小微企業備貨專用通道,如借款分期免息券、隨借隨還5天免息券,以及周轉金免費用10天等活動,幫助商家資金周轉,備貨電商大促。
“滿減、息費優惠券等需要向用戶詳細披露活動規則、時間范圍及領獎達標要求,是貸款業務獲客的常見營銷手段。”蘇筱芮表示,各平臺紛紛推出優惠政策,響應了促進居民消費、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要求,而擁有交易場景的貸款機構在流量上會更具優勢。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面向互聯網人群提供的線上貸款產品,在年利率上要相對高一些,因此在優惠力度上更有空間。
為了應對購物節需求,銀行也紛紛推出優惠的消費貸產品。當下,國有大行消費貸利率已經普遍降至4%以下。
進入6月,多家銀行消費貸利率優惠又更進一步。6月初,記者收到了招行閃電貸3.6%的利率優惠券,以及邀請提額的短信。招商銀行手機APP也顯示,6月1日-7月31日,“閃電貸”建額成功的新客戶享6.8折,年利率3.6%起。此外,工商銀行推出的個人信用貸款“融e借”最低年化利率3.6%,農業銀行利率也低至3.7%。
此外,另有部分平臺通過邀請新人活動,為消費者發放優惠券。例如消費者通過專屬鏈接,邀請好友授信相關產品,好友額度如果大于一定金額,邀請人和被邀請人都可獲得免息券。
對此,在于百程看來,邀請好友貸款從而獲取獎勵,是一些機構采用的獲取新用戶的營銷方式。不過,此種獎勵型營銷,并不適合借款類金融產品。獎勵營銷普遍運用于大眾需求類產品,而信用借款產品相對專業,也并非普遍需求。從營銷效果上看,轉化也并不見得高,甚至還可能出現用戶不了解產品就選擇借貸,從而造成風險和投訴事件的發生。
新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18期間,貸款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特征:無論互聯網平臺還是銀行,都推出了提額活動。
蘇筱芮表示,在貸款額度方面,讓用戶主動參與到風控環節中來,通過“自提”“自證”等方式鼓勵用戶主動上傳資料以獲取更高的額度,既能夠提升用戶的參與積極性,也有助于機構提升授信效率,在精準授信等方面得到改善。
“去年大促出現一個問題,很多消費者臨時要求調高授信額度,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搶購秒殺失敗,影響支付體驗。”某平臺支付項目員工表示,臨時調高額度處理緩慢,今年把提額活動提前,方便用戶做更好的消費規劃。此外,由于618期間,很多消費者的信貸申請額度遠超平時,平臺風控體系也會因借款額過大,或者風險過大為由拒絕通過。
記者在銀行硬件端及互聯網APP實操后發現,只需幾分鐘,消費貸額度就提高至接近20萬元,部分提額涉及個人公積金、社保、稅務繳納、個人征信等信息。
于百程表示,按照監管辦法,個人單筆互聯網貸款的上限是20萬元,因此不少機構會將最高20萬元作為營銷內容之一。
“當下互聯網巨頭扎堆營銷,采取更加積極的市場策略,應該是資金充裕,并預期信貸需求回升,所以通過免息、提額等提升產品的吸引力,試圖獲取更多用戶。”于百程表示。
在應對大促方面,蘇筱芮建議,機構未來應在細分客群領域進一步探索,結合自身的數字科技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