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1158萬高校畢業生將進入社會,比去年增加82萬人。
考研和考公的熱潮繼續升溫,慢就業也正成為“00后”就業新趨勢。今年5月,智聯招聘發布的《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2023屆畢業生慢就業比例從去年的15.9%上升到18.9%。
面對不同以往的就業局面,有人選擇逃避,有人拉長戰線,有人降低預期,也有人被迫改變人生規劃……
(相關資料圖)
當越來越多的“00后”告別畢業就工作的傳統模式,“慢就業”風潮悄然興起的根源是什么?意外、掉隊、停滯、無法按部就班往前走,當外界目光與無形壓力落到他們身上,出路又在哪?
畢業前被解約
5月下旬,一通電話讓即將畢業的雨潔陷入崩潰。
“由于業務調整,你的崗位被取消了,只能解約。”杭州一家運動醫療公司的HR在電話里通知她。如同晴天霹靂,雨潔頓時大腦空白,緩了半天,只說出一句無力的吶喊,“你們太不負責任了!”
除了對方蒼白的道歉,雨潔沒得到任何賠償,因為三方協議上的違約金為零。
25歲的雨潔是廈門大學2023屆碩士畢業生。去年11月,她就和杭州這家民營公司簽訂三方協議,約定今年7月入職擔任生物研發工程師。
按照職位描述,這是一份滿足她想象的工作。她是浙江人,早早打定主意想到杭州就業;她學習無機化學專業,渴望進入生物醫藥行業;年薪20多萬也達到了她的預期薪資。
于是,去年秋招季,面對手中的五份offer,雨潔幾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份工作。在學校同專業三四百位畢業生中,她曾是最早落實就業去向的學生之一。
雨潔自認是相對優秀的應屆畢業生。本科畢業后,她保研到“985”高校,研究生期間,參與發表過5篇SCI論文,獲得過國家獎學金。
然而,在臨近畢業的關口,她率先“失業”了。
5月底,她不得不倉皇地打開各大招聘網站,重新經歷艱難的求職歷程。去年秋招時的焦灼再次將她包圍,那時,為了盡快找到一份工作,她加入海投大軍,“從去年六七月就開始找工作,到11月大概投了上百家公司。”可如今,臨近畢業季,校招進入尾聲,雨潔只能硬著頭皮應聘社招崗位,“可以投的工作少了很多,社招又幾乎都要求有工作經驗。”瀏覽各大招聘網站成為雨潔每天最大的心事,“一睡醒、或者睡覺前,都會打開看看有沒有回應。”不到一個月,她又向上百家公司發去簡歷,可“理也沒人理”。
這輪求職,雨潔只獲得兩家公司的面試機會。經過杭州一家醫療公司冗長的三場面試,她終于抓到一絲希望,“對方說準備給我發offer,但后來,又打電話告訴我談好的薪資要降低兩千元,因為我沒有工作經驗。”當月薪從1.4萬元降到1.2萬元,在糾結中,她最終拒絕了這份工作。
兩千元的落差,突破了她對自我預期月薪的底線1.4萬元,也又一次讓她看清現實和理想的距離。這徹底改變了雨潔對畢業后的人生規劃——過去,她渴望早點實現經濟獨立;現在,她決定出國讀博深造。“我有一定的學術天分,導師也支持我讀博。”只是,這屆畢業生申博的窗口期早已結束,雨潔只能和下屆畢業生競爭明年的博士機會,也由此成為“慢就業”人群。
她暫時放棄了對工作的追逐,申博變成更重要的事。眼下,雨潔忙著制作英文簡歷,學雅思,至于未來一年的經濟來源,她打算兼職做家教,或者找一份輕松的工作過渡。
在湖南長沙,應屆本科畢業生佟寧也在面對和雨潔相似的焦灼局面。6月6日,正在當地一家互聯網大廠實習的佟寧,突然被叫進會議室,得到解約通知。佟寧獲得3000元違約金,可“這根本無法彌補我為此浪費的最關鍵的求職季”。
為了獲得這份工作,去年7月,佟寧就在此實習,3個月后,她憑借實習表現得到轉正機會,與公司簽訂三方協議,決定畢業后正式入職。拿著打五折的實習工資,佟寧在過去近一年里早出晚歸,“單休,典型的‘996’,有個月每天加班到晚上8點以后。”但對當時的佟寧而言,這是她唯一能抓住的理想工作。
佟寧學習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一心想去互聯網大廠做程序員。
去年秋招季,她給長沙一兩百家互聯網公司投去簡歷,卻沒等到一場面試。“簡歷那關都過不去,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太難了。”佟寧說,自己獲得過兩三次全國競賽的獎項,在班上也算佼佼者。
可臨近畢業,她卻比其他同學更焦慮。向現實妥協,佟寧說,“現在,只要有一份工作能有五六千月薪、夠養活自己就行。”她請人幫忙修改簡歷,開始廣撒網,也不再執著大廠,簡歷投向長沙以外的杭州、廣州、深圳等各地互聯網公司,“能投的都投了,可長沙連小公司希望都比較渺茫了。”
而另一位和她同期入職實習、至今沒被解約的應屆畢業生,因為佟寧的遭遇,對是否要簽訂勞動合同變得猶豫,“他已經拿到畢業證,但很怕簽合同后被解約,因為那樣連應屆生身份也失去了。”
考研失敗,拉長戰線
佟寧是班上為數不多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當她還在求職江湖中掙扎,同學們則大多一心投入備考。
佟寧估算,全班40多人中,有八成參加了研究生考試,但最終只有四五人考上。目前,一些人選擇二戰,一些人想抓住最后的考編機會,“至少有一半的人像我一樣要被劃分成‘慢就業’了。”
浙江工業大學本科畢業生申濤也準備二戰考研,甚至不排除三戰。他想去一所“985”高校讀研,繼續攻讀法學專業。“當年高考沒發揮好,我想去更好的平臺深造。”申濤坦言,自己執著于考研也是因為想逃避艱難的求職環境,“我還沒有從學生的身份中走出來,感覺自己的專業能力也和現實就業環境脫節,擔心無法勝任工作。”
考研失敗后,申濤向本校申請了讀管理學第二學士學位,“相當于給自己兩年緩沖期,可以有個合適的學習環境備考研究生,說不定對我未來的就業也有幫助。”
一旦三戰也無法成功呢?申濤回答,“那就把考研目標降到本校。”
2021年考研復試落榜后,葉鵬也經歷過申濤經歷的糾結。當時的葉鵬就讀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準備考法學碩士研究生,因為法學的分數是報考公務員考試的文科類專業中分數較低的,競爭相對較小。“當時也沒想清楚,大家都在考研,自己也是跟風。”葉鵬說。
考研復試被刷后,葉鵬因為復試僅差一分上岸的微小差距心情低落,又不想馬上去找工作,于是報名了西南政法大學的第二學士學位作為過渡。
“西南政法比我的第一院校要好,第二學士學位可以隨時退學,課程也不會強制你上。比起回家或者去自習室,校園里的環境更加寬松。”葉鵬的同學中,有的想通過第二學士學位換一個好的本科院校申請出國,有的想備考二戰,有的想轉換本科專業、考公考編,尋找新的出路。
兩年的緩沖期給了葉鵬更多的思考時間。他觀察到,受疫情影響,有的企業設立空指標,應屆生入職不到一個月就被以各種理由辭退;有本碩院校都很優秀的同學,在應聘上屢屢碰壁,這讓他擔心,即使自己二戰上岸,學習的速度也跟不上學歷貶值的速度。在律所實習后,他覺得自己不適應這里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綜合考慮后,他將考公作為自己的目標,開始刷網課、經驗帖和往年的題庫。“我的其他三個室友也是考公的,他們比我確定得更早,他們也給了我很多建議”。
在報考了將近十個公務員和事業編考試后,葉鵬選擇了家鄉的稅務局。已經通過法考的他計劃之后再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萬一之后想跳出來,可以選擇門檻更高的工作。”他還計劃備考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今年從遼寧大學軟件工程第二學士學位畢業的董子煜已經收獲了近十個offer,這是他三年前從化學專業畢業時不敢想的。他從中選擇了無錫一家企業的基礎架構開發職位,因為無錫離家近,蘇南工業基礎扎實,產業發展前景較好。
董子煜告訴潮新聞記者,他本科就讀于一所工科211院校,被調劑到化學專業,但他并不喜歡化學。大四上學期,董子煜嘗試考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研究生,但競爭激烈,覺得自己準備不夠充分的他最終沒有參加考研,而是通過校園招聘會入職了一家三四線城市的私人企業。
盡管較快地適應了工作環境,但董子煜心里總有放不下的憂慮:“主要覺得自己興趣不足,這個專業的發展限制也很大。”他計算了一下,如果當時脫產二戰,備考加讀研需要四年的時間成本,而申請一個第二學士學位,兩年后就能拿到本科畢業證。“父母覺得現在的工作也挺好的,不理解為什么要再讀個本科。”盡管父母并不支持,但董子煜覺得,這是自己轉換行業賽道的必經之路,兩年的學習成本是值得的。
董子煜的學籍信息
和2020年畢業時懵懵懂懂,不知道該準備什么的求職狀態不同,董子煜提前開始準備實習和項目經歷,“我知道自己的學歷能力可能沒有太大的優勢,秋招中大概投遞了上百家小廠”。他知道自己第二學士學位的專業背景可能會受到質疑,因此在投遞時更傾向于“實體+互聯網”的企業,并沒有一門心思想進大廠。拉長戰線,對董子煜來說是一次重啟的機會。
踏上求職之路的他們
考研失敗后,今年3月底,文琳跟隨朋友從大連來到杭州求職。學習工業設計專業的她,由此調轉人生航向,準備加入新興的電商直播行業。“我原本沒想好未來做什么,所以才去考研,但現在只能去工作了。”在文琳看來,目前,電商直播是杭州崗位需求最多的領域,她決定迎合招聘市場的風向找工作。
可由于此前全心備考,毫無實習經驗成為她求職路上最大的攔路虎。身為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她只能得到小型公司的“入場券”,從實習做起,積累工作經驗。初入社會的體驗卻狀況百出,前后一個多月,她接連換了四家公司。第一份工作,崗位描述和實際工作內容不符,文琳只做了三天;第二份工作,她感覺公司氛圍難以忍受,任務交接不清不楚,待了一周又離開了;第三份工作,要求她三天上手,堅持一周后,她放棄了;5月中旬,她又入職一家規模200多人的公司,作為運營,她卻要身兼數職,從達人對接到售后服務全流程都要負責……
眼下,文琳正“騎驢找馬”。面對每月1500元的房租,她不再敢輕易離職。可招聘網站上,崗位需求已和最后的大學時光一同流逝,“網站給我推送的崗位都是重復的,我幾乎都投過簡歷了。”
距離畢業只剩半個月,文琳盤算著,“如果實在混不下去,就回家考公吧。”
去年12月份,在天津一所一本院校就讀金融學的蔣敏也經歷了“至暗時刻”,跨考的教育學研究生兩門專業課都要背書,八九本書疊在桌面上,每天拖著自己早起去自習室復習,但時間還是來不及。蔣敏沒背完的一門專業課差了幾分沒過單科國家線,她不愿意再重復一遍一戰的痛苦,也不想在脫產備考的環節中承受來自父母和朋友無形的壓力,“大家對我有莫名的自信,覺得我二戰一定能上岸,我反而會害怕辜負大家的期待,陷入自我懷疑”。因此,十二月底考研筆試成績公布后,蔣敏就開始為求職做準備。
2022年4月,蔣敏在自習室準備考研
在校期間,蔣敏并沒有埋頭學習,她積攢了豐富的校園工作經歷、社團經歷和實習經歷,也曾在市級文藝匯演比賽中獲得獎項,這讓她的簡歷看上去多姿多彩。她還讓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朋友幫助自己潤色簡歷,提高競爭力。“有的實習信息會發到我們的班級群里,我就會關注一下,感覺這些經歷是比較加分的。”
對于第一份工作,蔣敏并沒有什么預期,“想著先找個工作,不要在家里躺平”。她先是投遞了字節跳動等大廠的運營崗和市場崗,但秋招過后崗位寥寥,她的簡歷石沉大海。蔣敏也在各個招聘軟件上上傳了自己的簡歷信息,密切關注著班級群和各大招聘公眾號的信息。
春節過后,春招拉開帷幕。今年二月份,蔣敏在某招聘軟件上收到了一家大型藥企的面試邀約,崗位是新獨立出來的事業部的助理崗,盡管薪資并不高,但蔣敏覺得平臺更重要。“今天面試,明天就上班進入試用期,有點措手不及,但能有一段工作經驗還是好的”,她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慢慢積攢能力和經驗。她還在社交軟件上開設了提供考研督導服務的賬號,為準備考研的學生制定備考計劃并進行學習監督,發展自己的小副業。“我覺得自己挺有生意頭腦的,也是想嘗試一下”,蔣敏坦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