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京江北新區保障城市運行的“生命線”和“主動脈”,由中鐵十七局集團電氣化公司承建的江北新區地下綜合管廊二期工程迎來了首個開放日。6月14日上午,70余名市民代表、大學生等走進項目監控中心,共同體驗管廊項目的高科技,認識管廊項目的“智慧管家”。
(市民參觀綜合管廊移動軌道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市民走進江北城市“生命線”核心區
南京市江北新區綜合管廊二期工程是江蘇省2016年第一批納入PPP項目庫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長共35公里,將江北核心區的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管線納于一體,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覆蓋了江北新區上萬戶人家及上百家企業用水用電,是保障南京江北新區城市運行的“生命線”和“主動脈”。
(綜合管廊監控中心)
14日上午,70余名市民代表和大學生參與了綜合管廊二期工程的首個開放日活動,通過數字互動沙盤模型、管廊監控中心參觀、地下綜合管廊實地體驗、座談交流等方式,了解綜合管廊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市民的生活。
“通過這種綜合管廊的形式,把各種城市綜合管網整合到一起,便于管理,也避免了重復施工的浪費。”居住在江北新區核心區的市民熊先生說,“這種形式還把地面空間讓出來,可以為我們市民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我覺得很好。”
小鐘是南京工業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在實地參觀管廊監控中心后他意識到,書本上學習的知識正在逐漸走向現實。
“參觀過程中我就發現,工程項目還可以運用到很多我平常學習到的先進的信息技術,比如說BIM三維數字建筑模型和ArcGIS地理信息化技術,感覺綜合管廊極大優化了我們城市的經濟質量,也是我們學習實踐的好去處。”
(參觀市民通過AR增強技術了解管廊警報系統)
綜合管廊開放日活動將持續開展 展館增設“職工書屋”
依靠智慧化的管理,江北新區綜合管廊無需投入大量人力巡查管護,不僅避免了封閉空間可能引起的人身傷害,還同時提高了應急反應效率,降低了運行成本,保障各類“生命線”正常運行。
作為項目運維方,中鐵十七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承擔綜合管廊內外部日常巡視檢查、監視控制和管廊設備保養、維護、維修工作,江北新區管廊運維項目經理秦基強表示,開放日活動一方面可以向市民普及綜合管廊建成投用的目的和意義,同時也希望用這種方式得到群眾的意見建議,更好地為市民服務。綜合管廊展示大廳將持續向市民開放。
(工作人員在和參觀市民交流互動)
“今天我們開放日的活動,跟同學們、市民代表針對管廊的知識也做了深入探討,也對我們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今后我們綜合管廊將持續對大家開放,有興趣的市民可以聯系我們預約參觀,我們將繼續做好服務工作。” 秦基強說。
此外,在開放日前夕,在南京江北新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綜合管廊展示大廳還開辟了職工書屋,將定期舉辦讀書會、講座,免費面向市民開放。
項目黨工委書記孫常鋒說,“我們設立的職工書屋,一方面是項目部黨員活動的一個陣地,另一方面也像南京其他的城市書房一樣,為市民提供讀書、放松的平臺。”
(江蘇新聞廣播/俞聲揚 編輯/國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