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全稱是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是一個位于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西南部的國家。阿爾巴尼亞國土面積28,748平方公里,是一個狹長多山的國家,南接希臘,北臨黑山共和國,東臨馬其頓的小國家。全國大概三萬多人口,首府地拉那。民族主要為阿爾巴尼亞族,占82.58%。少數民族主要有希臘族、馬其頓族等。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
一、對“奔馳”的極致推崇
阿爾巴尼亞人的性格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特征,那就是“要么就沒有,要么就擁有最好的”,這點在他們在對汽車的態度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1991年以前,普通阿爾巴尼亞人都被禁止擁有汽車,直到1991年之后才對私人轎車進行解禁,被釋放后,阿爾巴尼亞人對汽車的追求達到了極致,簡直成為了奔馳的頭號粉絲,2005年,阿爾巴尼亞一名漁民從海外捕獲一只820公斤的巨龜,很多人出高價都被拒絕,最終一位意大利商人,用一輛2000年款奔馳成功交換。
【資料圖】
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阿爾巴尼亞人推崇奔馳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奔馳車不僅質量性能好,而且耐用。前面說了,阿爾巴尼亞國家的經濟發展落后,其基礎設施建設自然跟不上,道路條件較差,且燃料質量也令人堪憂,加上阿爾巴尼亞人開車無比“豪放”,將小轎車當成大卡車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估計也就只有嚴謹的德國制造車能夠經受如此摧殘了。由此可知,阿爾巴尼亞人對奔馳的推崇,也是源于對奔馳車輛質量的肯定。
三、價格便宜,“老奔馳的活體博物館”
奔馳車在阿爾巴尼亞“遍地開花”,是因為在那里,購買一輛奔馳車并不需要花費過多的費用,奔馳車的均價不足1000美元,即便是月收入僅300美元左右,工作一兩年也能夠擁有一輛奔馳車,當然,奔馳車在阿爾巴尼亞如此便宜,是有一定端倪的。
不好確定阿爾巴尼亞人是否彪悍,因為“彪悍”本身是一個主觀的評價標準,不具有客觀性。但阿爾巴尼亞人在歷史和地理上都有過一些特殊經歷,他們在面對外部壓力和挑戰時表現出的堅韌和頑強可以讓人產生這樣的印象。此外,阿爾巴尼亞還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和政治動蕩的國家,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和精神狀態。因此,不能輕易地下定論關于阿爾巴尼亞人是否“彪悍”的結論,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科索沃與阿爾巴尼亞民族和塞爾維亞民族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和民族感情。
科索沃地區最早的居民是阿爾巴尼亞人。
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也就是巴爾干半島上的土著伊利里亞人,遠古時期就生活在科索沃,后來歸順古羅馬帝國并信奉基督教。
科索沃地區最早建立國家的是塞爾維亞人。
塞爾維亞人是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由從中東歐南下到巴爾干的斯拉夫人與當地人融合而成的一個南部斯拉夫民族,在拜占庭帝國時期信奉了東正教。也就在此過程中,科索沃被越來越多的南斯拉夫人占據并于1014年并入拜占庭帝國。
1217—1459年間,塞爾維亞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在其鼎盛時期,巴爾干半島的2/3都屬于他們的疆域,國王斯蒂芬·杜尚當時就自稱“塞爾維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
科索沃地區是兩個民族共同的“圣地”。
14世紀奧斯曼帝國侵入巴爾干半島之后,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都在科索沃同入侵者進行了英勇的戰斗, 1389年6月和1448年10月發生的兩次科索沃戰役就是很好的見證。
第一次科索沃戰役是塞爾維亞大公率領巴爾干聯軍抵抗奧斯曼軍隊;第二次科索沃戰役是阿爾巴尼亞人抵抗奧斯曼軍隊。因此,科索沃對他們來說都是民族的圣地。
對伊斯蘭教和奧斯曼帝國不同的態度,導致了兩個民族在科索沃地區分道揚鑣。
非洲。
阿爾及利亞是非洲北部馬格里布的一個國家。北部瀕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斯,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爾、馬里和毛里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阿爾及利亞的國土面積居非洲各國、地中海各國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人口4535萬(2021年),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約占總人口20%),國土面積238萬平方公里,首都阿爾及爾,全國共分為58個省
安哈爾特 阿斯坎尼亞 巴登 策林根 巴伐利亞 維特爾斯巴赫 比利時 薩克森-科堡-哥達 保加利亞 薩克森-科堡-哥達 普魯士 霍亨索倫 羅伊斯 羅伊斯 羅馬尼亞 霍亨索倫 俄國 (1762年起來自奧爾登堡)
荷爾斯泰因-戈托爾普 薩克森 韋廷 紹姆堡-利珀 利珀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 (出自奧爾登堡)荷爾斯泰因 瓦爾德克 瓦爾德克 符騰堡 路德維希.馮.巴赫曼
中東地區主要為白種人,民族主要為即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庫爾德人、波斯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耶路撒冷被看作是伊斯蘭教,基督教 ,猶太教的圣城。具體介紹如下:
1、阿拉伯人,泛指西亞和北非講阿拉伯語的居民?!鞍⒗币辉~最早出現于公元前9世紀。歐洲人稱之為“薩拉森人”。
2、土耳其人,西亞土耳其的主體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以及西歐等國家和地區。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3、庫爾德人,為西南亞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基本居民,是一個生活于中東地區的游牧民族,也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4、波斯人,是西亞伊朗的主體民族,亦稱伊朗人。人口2041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東部諸省。
5、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
阿爾巴尼亞屬于歐洲(東南歐)巴爾干半島西岸的一個國家,有長472公里的海岸線,與意大利隔奧特朗托海峽遙遙相望,東南方向與希臘相鄰,該國的東北端與馬其頓接壤,西瀕兩個海域(亞得里亞海、伊奧尼亞海),北接塞爾維亞與黑山。
國家全稱是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別稱“山鷹之國”。是個水利資源較豐富的國家。農業種植仍是該國的主要收入來源,近些年也開始發展其他方面的產業,其中旅游業作為該國重點發展的產業,工業部門有食品、紡織、木材、石油、水泥、采礦等
阿字開頭的國家有8個,分別為:
1、阿爾巴尼亞,全稱為阿爾馬尼亞共和國,位于歐洲東南部;
2、阿爾及利亞,全稱為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位于非洲;
3、阿富汗,全稱為阿富汗伊斯蘭國,位于亞洲中部;
4、阿根廷,全稱為阿根廷共和國,位于南美洲南部;
5、阿聯酋,全稱為拉伯聯合酋長國,位于亞洲阿拉伯半島東部;
6、阿魯巴;
7、阿曼,全稱為阿曼蘇丹國;
8、阿塞拜疆,全稱為阿塞拜疆共和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