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京報訊(首席記者吳為)6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舉行記者會,發言人臧鐵偉介紹,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將審議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
臧鐵偉介紹,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2019年11月黨中央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作出全面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臧鐵偉介紹,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要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落實憲法規定,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根據黨中央批準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傳部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總結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經驗,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著力點,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鮮明主題,遵循愛國主義教育規律。
臧鐵偉介紹,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主要內容包括: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目標、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領導體制、工作原則和教育內容;規定了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以及各有關方面面向不同群體和對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對充分利用各類資源、設施及平臺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作出規定;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支持保障措施。
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征求了有關方面特別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和建議。河北正定、天津小白樓、重慶沙坪壩、江蘇昆山、廣東江海等聯系點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和優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意見建議,同時以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工作為契機,深化推進本地的愛國主義教育。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征集社會公眾的意見建議,修改完善好法律草案,宣傳闡釋好法律規定,更好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臧鐵偉說。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