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過后,蘇州開啟“上蒸下煮”的酷暑模式。而會生活的蘇州人卻是越“熱”越精彩,許多美味應季而生。這個季節的當家美味——蝦籽醬油便是其中一個。姑蘇區虎丘街道湖田社區77歲的朱水妹老人就有一手制作蝦籽醬油的絕活。長年生活在山塘深處的她已制作了三四十年,周圍鄰居和親朋好友品嘗過后,都大加贊賞。
不時不食,特別講究時令節氣的蘇州人為什么要在這個季節吃蝦籽醬油?朱水妹老人告訴記者,炎炎高溫下,許多人會疰夏吃不下飯,很多老蘇州都知道,蝦籽醬油不僅味美,而且還能幫助大家開胃。特別是夏季涼拌食品增多,澆點蝦籽醬油,這是蘇州人夏季里非常喜歡的一種美味。因而夏季便成了蝦籽醬油生產的熱門季節。
“做蝦籽醬油很費功夫,20斤子蝦才能剝出約1斤蝦子。”朱水妹說,這樣做出來的蝦籽醬油很貴,粗算算每斤成本價要好幾十元。朱水妹則有個小竅門:賣蝦的商戶往往把蝦放在水盆里,等蝦賣完,很多蝦子會沉在盆底。以往,朱水妹會提前跟賣蝦商戶商量,買來沉在盆底的蝦子,回家后用綠紗做的細網,在小盆小碗里慢慢淘洗幾十遍,把水草和泥沙漂洗干凈,留下干凈的蝦子。通常這樣的淘洗,一次要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這樣做出來的蝦籽醬油,成本較低,只有活子蝦剝出來的約三分之一。”朱水妹說。
除了價格不親民,剝蝦子也很費時間。即便是朱水妹這樣的巧手,剝1斤蝦的蝦子也要半個小時。往年,她每年都要做200斤左右的蝦籽醬油,分送給親朋好友品嘗。因為年紀大了,剝蝦子太吃力,所以漸漸做得少了。“每天剝一點,放在冰箱里。等有了一小碗,倒入醬油、黃酒,放在鍋里蒸十多分鐘,把蝦子蒸紅,到時候一起做蝦籽醬油。”朱水妹說。
制作蝦籽醬油的工藝并不復雜,但很費時間。“前幾年,為了制作蝦籽醬油,我專門買了兩只大鍋,一鍋做出來有20斤。”朱水妹說,每次都是先往鍋里倒入醬油,配上蝦子,加少量黃酒、半斤切片的生姜、2兩蔥、6斤冰糖。“因為現在的人喜歡甜味,要用冰糖的甜味把醬油的咸味壓下去。”
制作蝦籽醬油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火候。“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燉兩小時左右。隨后,放入冰糖,再用小火慢燉一小時左右,把冰糖全部化開,而且蝦子會漂浮在上面。”朱水妹說,大火燒開的時候,要看好,不然會潽出來;小火慢燉的時候,也不要時間過長,以防縮水太多。燒好的蝦籽醬油冷卻2小時,再灌入干凈瓶里,擰緊蓋子,“水妹”牌蝦籽醬油放一年也不會壞。
對于很多老蘇州來說,再單調的主食只要有了蝦籽醬油的點綴,立刻變得精彩紛呈。只是現在會自己做蝦籽醬油的已不多了。“主要是嫌麻煩。就像我家里,女兒也一直勸我不要做了。”蘇州一些商家也有售這個季節里的獨特美味。蘇州采芝齋食品有限公司做蝦籽醬油已有數十年歷史,而且還把生意做到了網上。該公司副總經理儲一新表示,從蝦籽醬油的銷售走向來看,還是以蘇州及周邊地區為主。就“像是過年腌咸肉一樣,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也是蘇州人喜歡的美味。”(記者 管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