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將迎來小雪節氣,是進入冬天的第二個節氣,意味著氣溫持續走低。此時,天氣漸冷,大自然和人們的生活都在發生著悄無聲息的變化。本周日,蘇報“二十四趣”節氣自然學校將帶著孩子走進西山島,在田間地頭尋找小雪節氣的時令蔬菜,并跟著當地人學習腌咸菜、燉羊肉,同時還要跟著專業花藝師體驗干花制作,從一趟時令美食之旅中去感受自然萬物的“養藏”攻略。
二十四節氣,是對自然規律的總結,也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不同的節氣有不同的物候,農事耕種自然也不相同。小雪節氣后,天氣逐漸寒冷,果樹采摘完畢,田里的大白菜、菠菜、蘿卜、莜麥菜等也要盡快采收并轉入貯藏。本期課堂上,孩子們要走進田間地頭,當一回“小農夫”,體驗拔青菜和蘿卜。“食物從哪里來?”這樣的問題,我們很少去想到。而當孩子們把青菜和蘿卜從泥土中拔出,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時令蔬菜,更能從中了解到食物原本的樣子和長成的過程,這才是這堂課真正的目的所在。
自然界的變化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小雪節氣,蔬菜采收完畢,人們要考慮的是如何貯藏。于是,有了“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習俗。小雪節氣前后容易出現霜降天氣,被霜打過的菜開始軟化,加上這個時段的溫度偏低,比較適合腌制咸菜,因此人們通常都會選擇在這個時段腌菜,以備在冬天新鮮蔬菜缺少時享用。家里擺放著碩大的腌菜缸,屋檐下晾著一串串干菜……這些都是人們記憶中親切的小雪節氣印象。本期課堂上,我們準備好了腌菜缸,請來了當地的腌菜高手,就等孩子們從地里采收來蔬菜,腌制一缸最讓老蘇州惦記的咸菜。
除了腌制咸菜,一到冬季,還有一道美味讓蘇州人念念不忘。俗語說“冬不食羊不為補”,小雪節氣當然少不了一鍋冒著熱氣的羊肉湯。身處吳地,蘇州人特別會吃羊肉,白湯羊肉、紅燒羊肉……每一樣都別有風味,蘊含著人們面對寒冷冬季來臨的“養藏”智慧。此次,孩子們要親手燉一鍋羊肉湯,請父母嘗一嘗這道暖心美味。
歷經了美食之旅,孩子們還要動手做干花,留下四季的美麗色彩。小雪節氣到來,“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此時,連菊花都開始凋零,萬物失去生機。本期課堂上,來自“花無缺”的花藝師將帶著孩子們制作干花,品味四季的美好。
本次活動由蘇州吳中區金庭鎮明月灣古村景區、蘇州正旺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全程支持。此外,凡是參與本期課堂的孩子,都將得到蘇州日報報業集團頒發的“二十四節氣自然學校”實踐證書。(記者 朱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