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臨近年末,眾多理財產品開始盤點年度收益情況。整體來看,受年內股債市場波動影響,基金業績分化明顯。多數理財產品跌幅都在2-3成,不少基民割肉離場。
隨著近期市場回暖,私募基金大爆發領漲市場。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11月內92家有統計數據的百億私募平均收益達4.94%,其中有79家百億私募月度收益為正,賺錢私募占比高達85.87%。而公募基金多數業績迎來大幅反彈,明顯優化了今年以來的業績。
截至11月末,1635家股票策略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9.84%,其中356家私募取得正收益,占比兩成。與10月末平均收益-15.61%相比,私募虧損大幅收減,甚至一部分私募扭虧為盈。
具體來看,67家百億股票策略私募年內(1月-11月)平均收益為-8.44%,其中13家取得正收益。其中,華軟新動力私募基金、上海寬德年內截至11月的收益率已超過10%,思勰投資收益率為7.58%,幻方量化收益率達3.16%。板塊上,債券策略整體收益優于其他策略。截至12月2日,債券策略年內平均收益為13.59%;期貨及衍生品策略年內收益錄得5.25%;股票策略和多資產策略的年內收益分別為-12.21%和-3.16%。
在公募基金方面,多數基金業績迎來大幅反彈,明顯優化了今年以來的業績,但全年收益情況依舊分化嚴重。據Wind統計,年內實現正收益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共145只,其中29只漲幅超10%,首尾業績差高達109個百分點。從今年表現突出的績優基金來看,多數排名靠前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不足20億元。
目前年內收益排名前三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新利和萬家精選A,截至三季度末的最新規模分別為18.22億元、10.07億元和10.32億元;近一年收益率分別為59.25%、53.41%和46.84%。
百億基金戰隊中,53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僅有2只年內總回報為正,分別為中庚價值領航和安信穩健增值A,年內回報率分別為8.14%、2.01%。27只百億級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跌幅超20%,其中諾安成長跌幅達36.50%,在百億基金排名中墊底。
財富管理機構和諧匯一最新月度策略認為“市場反彈僅是開始,政策預期是核心變量”。其中,11月市場大幅反彈的基礎是政策轉向,信用寬松。房地產和防疫政策的調整和預期有利于信用下沉擴張,市場預期明年經濟將企穩復蘇。市場整體仍處于底部區域,投資者風險偏好仍處于提升初期。
汐泰投資投資總監朱紀剛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表示,國內管控上,以廣州為代表出現了方向性的優化;房地產領域迎來頻繁的力度巨大的托底政策;中美脫鉤沒有實質性變化;三重共振之下,這是時隔一年半宏觀基本面首次出現實質性利好,可以確認市場底部已過,未來隨著基本面改善,機會將逐步增多。仁橋資產總經理夏俊杰認為,要用更積極的心態布局來年,港股市場會是未來的焦點,等待估值和業績的雙擊。
寒冬或已過去,還沒割肉的你,理財回本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