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肖楊
(資料圖片)
通訊員 孫夢嘉
2月23日,極目新聞記者從華中師大一附中獲悉,該校付熙哲同學日前收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的確認證書。這也意味著,繼該校熊家銳同學之后,又有學生發現小行星。
據悉,付熙哲目前高三在讀,高二時曾任學校學生科學院院長,入校后因為加入學校學生科技活動組織,他迅速由一名“天文小白”變成發現小行星的天文愛好者。
付熙哲同學持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確認證書
花三周找到小行星
尋星要有搜尋經驗
付熙哲從小就對各種科技研究充滿興趣,尤其是生物學。進入華師一附中學習后,他加入學校學生科技活動組織——華師一附中學生科學院旗下的生命科學分院,在高二時又成為該校學生科學院院長后,他“對口幫扶”新建的天文分院,因此與天文學結緣。
付熙哲表示,高一時他參加了由老師和學長們每周舉辦的天文知識培訓和不定期的觀測活動,接觸到了很多天文知識,十分感興趣。后來,他加入到學長熊家銳帶領的尋星小組,成為輔助熊家銳同學順利發現小行星的兩位小組成員之一。
進入高二,盡管學習時間很緊張,付熙哲同學堅持繼續參加小行星搜尋活動,他介紹,自己利用來自國際小行星搜尋活動的觀測數據,再通過計算機幫助,排除大部分的無關目標,接著對剩下的可疑天體進行人工分析并提交。“發現小行星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難,但搜尋工作其實非常繁瑣,因為數據是海量的,而且組織方規定必須三個星期內提交,幸運的是,自己在規定時間內搜尋到了一顆新的小行星。”付熙哲同學感慨,上次和熊家銳同學尋星經驗是這次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排除種種干擾因素,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付熙哲同學發現的小行星位置圖
向全校征集200個問題
他和團隊向同學解答“人為啥睡覺”
“付熙哲同學是在參加學生科學院的活動中不斷學習和進步,迅速從一名‘天文小白’成長為一名天文愛好者,甚至發現了一顆小行星。”華師一附中學生科學院指導老師劉斌介紹,該校學生科學院是華師一附中開展科普教育的一個特設機構,由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學生科學院由生命科學、化學、機械與電子、天文、數理、航空航天、社會科學等七個不同學科的學習小組組成,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開展學習研究活動。
付熙哲同學和指導老師劉斌
“我很開心有機會參與了很多書本上才能看到的科技探究活動。”付熙哲表示,他先是參加了生命科學學習小組,參與了動植物解剖、植物標本制作等各類活動。他和小組成員曾經在全校范圍內征集了生物學范圍內的200個問題,收集到諸如“人為什么要睡覺”“護膚品是不是智商稅”等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問題。和團隊十余名同學精心準備問題答案后,付熙哲和另外一名同學進行雙人答辯活動,和同學們一起互動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學生科學院雙人答辯活動,右為付熙哲同學
曾獲全國生物競賽獎
“學生專家”在校內開講座
付熙哲的班主任老師、高三(22)班生物老師周攀介紹,付熙哲同學熱愛科學研究,初中時就提前自主學習,廣泛涉獵生物學知識,高中參加全國生物競賽還獲得了二等獎。
“在緊張的學習期間,他總是想辦法擠出時間,堅持參加天文觀測等科技研究活動。作為班主任,我也很支持他的興趣發展。難能可貴的是,他除了具備良好的科研能力之外,還有較強的組織能力,不僅是班級里兩名學科的課代表,而學生科學院在他的組織下,各種科研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
付熙哲還曾作為“學生專家”,和其他同學合作舉辦了一場關于《如何不運動不節食的快樂減肥》的專題講座,受到校內同學們的歡迎。而學生專家講座,科技制作競標活動已經成為華師一附中學生科學院的特色活動。
據悉,科技教育是華師一附中“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華師一附中的科技教育已經形成,以學生科學院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科普教育,以科技選修課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以科技競賽為檢驗和示范作用的金字塔式科技教育體系。在這種體系的作用下,學生的各項關鍵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此外,學校還開設有天文,電子制作,汽車技術,科技發明,動畫制作,栽培等種類繁多的科技選修,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學校也在與時俱進,不斷開發新的科技選修課程,近些年,更是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先后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同濟大學、科大訊飛公司、武漢烽火科技等知名高校、科技企業聯合研發了多種新型科技課程。
汽車制作競標活動
鏈接:小行星搜尋活動
天文愛好者搜尋的小行星主要是主帶小行星,它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是最常見的小行星類型。目前,絕大多數小行星的發現都是通過搜索天文臺的觀測數據(如對特定天空區域的照相等)獲得的。本次小行星搜尋活動則是通過了一個由美國宇航局、美國哈丁西蒙斯大學和國際動手天文教學共同發起的國際小行星搜尋活動(簡稱IASC),這是一個基于國際互聯網的動手搜尋近地移動天體的計劃。國際組織為活動提供望遠鏡和專家隊伍,為學生提供數據和軟件工具,指導學生對觀測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寫成報告提交國際小行星中心確認。
收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發現小行星的確認證書說明已經確認發現的這顆小行星的存在性,但是否是新發現,未來還要通過長時間的觀測,獲得足夠高精度的數據,才能完全確定其運行軌道。目前是授予該小行星的一個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編號2021 RO59,正式編號則是等小行星的相關信息被完全確定后授予的一個數字編號,而順利的情況下,需要6年左右才能獲得正式編號和被命名的權利。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