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云
(相關資料圖)
這個月上旬,湖北發布了《突破性發展北斗產業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省北斗產業規模要達到千億級,這個市場規模要靠什么實現?來看報道。
這兩天,荊門鐘祥市柴湖鎮紅衛村的600畝耕地,即將開始胡蘿卜種植。而這次耕種,農機手王明崗輕松不少,因為他的拖拉機上加裝了最新的北斗自動駕駛設備,精度能夠達到兩厘米,通過高精度的路線規劃,不浪費一分土地,避免了重復作業。
荊門鐘祥市柴湖鎮紅衛村農機駕駛員王明崗:“以前不用北斗的話,一天播種也就100畝,現在輕輕松松120畝,還放早工的。”
活干得更輕松,效率還提了上來。今年,全省將新增推廣北斗智能農機終端1萬臺(套)以上。這個廣闊的市場,也是北斗設備研制企業最想看到的,在培訓現場,來自武漢依迅的北斗終端技術研發負責人陳志濤就拿著筆記本一直守在農機手身邊。在陳志濤看來,正是北斗市場不斷變大、需求不斷增多,進一步了刺激企業加快研發速度,追趕市場腳步。
武漢依迅北斗時空技術公司副總經理陳志濤:“以前我們兩個月、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會迭代一個版本,現在基本上兩三天就得迭代一個版本。用戶量變大以后,市場倒逼著研發去加快產品的迭代速度。”
最近兩年,隨著中國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北斗使用效率在逐步提高。最近,省發改委制定了2023年度北斗產業發展工作任務清單,每一項任務都有明確的目標,責任也明確到了具體部門。
記者:“8、9、10個部門來管這個事兒?”
湖北省發改委高技術處副處長郭洋:“對,有一些任務它需要各個廳局,還有相關市的地方政府要共同協同,形成合力,去推動它才能實現它的年度任務目標的完成。目前,我們已經這個列出了有36項工作任務,但是這些工作任務還在補充當中,每一項都要落實、落細、落地。”
明確的發展目標,讓各地在“北斗賽道”上開足馬力。今年,武漢要完成城市級“北斗+實景三維”全覆蓋。宜昌開始建設不低于1000畝的智慧無人農業示范基地,襄陽則將在車聯網領域發力。全省700多家北斗企業瞄準著農業、交通、水利等7大行業加快推廣應用。
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魯宇清:“更加激發有效市場活力,強化需求側與供給側的有效銜接,擴大北斗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規模化應用,帶動我省北斗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