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恤、車身、海報……尋親家庭通過在許多地方印發失蹤孩子舊照來尋找日思夜想的骨肉,但往往會因為孩子失蹤時間較久,舊照模糊,給尋人帶來不小困難。最近,一群年輕學子利用AI技術幫助失蹤兒童回家的消息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記者了解到,這個名叫AI寶貝志愿服務隊的團隊還曾為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父子修復了老照片。利用AI技術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他們的研究除了尋找失蹤兒童,還用來修復先烈舊照,讓英雄的模樣更加清晰地展示在后人面前。記者與這個團隊的創建者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博士生盛建中進行了對話。
(相關資料圖)
用AI技術修復老照片
助力多名兒童回到父母身邊
盛建中告訴記者,2020年初,他白天在社區做“抗疫”志愿服務工作,晚上回家休息時會刷刷微博。一天,他偶然間看到一條失蹤兒童家長尋親的信息,點擊觀看卻發現提供的照片特別模糊。“這樣的照片,也許那個孩子就在你身邊,也無法辨認出來。當時我就想,能不能幫幫他,讓這個孩子更有可能找到家?!?/p>
盛建中在工作中
利用所學技術讓照片更清晰,這正是盛建中的專業所長,當時他在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讀博士,人工智能算法是他所在的數字圖像處理實驗室里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召集了幾名志同道合的同學開始一同研發用于修復失蹤兒童老照片的人工智能算法。
這樣的工作,當時通過一些現有的小軟件也可以操作,但因為這類軟件往往直接使用國外的開源代碼,導致處理后圖片中人物的面部有外國人的特征。盛建中和團隊成員通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訓練和測試,研發的算法日趨成熟,利用“全局修復”“人臉增強”“超分辨率重建”三大技術應用,實現了修復破損老照片人物面部特征的難題。
不少尋親的父母會將失蹤孩子的照片放得很大,印在車身等處,而原先那些模糊的老照片,放大后更加難以辨認。通過算法,可以將原本20KB左右的照片處理成180MB甚至更大的圖片,從而滿足大幅印刷的需要。
在用AI算法完成對老照片的修復后,團隊還會收集失蹤兒童家長的反饋,從而不斷對算法和參數進行調整和完善。修復后的照片由公益組織提供給警方,警方將照片在數據庫中進行比對,可以為尋找失蹤兒童提供線索。目前,盛建中及其團隊已經修復了超過1000張失蹤兒童的照片,先后已有9人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盛建中團隊修復的部分失蹤兒童照片十分清晰
修復孫海洋父子老照片
極不清晰的照片也能還原
2021年12月,電影《親愛的》角色原型孫海洋經過多年苦苦找尋,終于與被拐14年的兒子孫卓相認,認親現場父子擁抱大哭,令人唏噓。
對于這一結果,盛建中和團隊也出了一份力。2021年6月,他們應公益組織之邀修復了孫卓小時候的照片。但家屬又提出了一個擔心,原來多年過去,孫卓的弟弟當時的樣貌已和小時候的照片有了很大的變化,倒是與孫海洋年輕時的照片很像。于是,盛建中和團隊又為他們修復了一張孫海洋年輕時的照片,用來作為孫卓長大后形象的參考。記者看到,孫海洋年輕時的那張照片已經泛黃,表面有不少斑痕,而且人物五官模糊不清,而在通過AI算法修復的照片中,孫海洋五官輪廓清晰,立體感明顯,就連原照片中很難看出的胡茬也被復原出來了。
孫海洋舊照和AI修復的照片
半年后,經過多方努力,警方最終幫助孫海洋找到了遺失多年的兒子,兩人的DNA比對成功。
盛建中(左二)和部分團隊成員回訪孫海洋
盛建中說,自己在修復大量照片的過程中,遇到難度最大的一張失蹤兒童的照片,是一張家長用手機翻拍的殘疾證上的證件照,其中裁剪出能用的部分只有不到20KB的大小。用肉眼看起來,這張翻拍的照片幾乎是一張“白紙”,上面的人像很淡,只能依稀看出臉型。照片上的男孩患有智力障礙,十幾歲時從家中走失,為了還原男孩的樣貌,盛建中團隊不斷對算法參數進行調整,反復嘗試,終于在第二天的凌晨三點多得到了一張清晰的修復照片。
從一張“白紙”復原成清晰的照片
因為擔心這樣難度的修復照片會與原照片有差距,他們還通過公益組織拿到了孩子父母的照片。結果發現,修復照片中孩子的臉型和五官與父母非常相像。
“不少孩子還沒有找回,由于失蹤的時間較早和家庭條件等原因,他們的父母只保存了幾張不清楚的照片。我們將修復后的照片送給這些孩子的父母,讓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失蹤多年的親人的模樣,為他們留一個念想,帶去一點安慰?!笔⒔ㄖ袑τ浾哒f。
此外,通過AI技術修復的失蹤兒童照片還被印在了“愛心膠帶”上,被廣泛使用在快遞包裹上,進一步擴大了失蹤兒童尋親信息的傳播范圍,央視報道了這一具有創意的做法。
致敬英烈和模范人物
讓大家看清他們年輕時的樣子
除了修復失蹤兒童的照片,盛建中和團隊還將AI修復技術應用到了更多方面。2021年清明前,退役軍人事務部啟動了“為烈士尋親”的活動,聯合媒體公布了100位烈士的尋親信息,向全社會征集線索。
盛建中看到相關圖文后,發現由于年代久遠,先烈們的照片大多很模糊。為了讓這些英雄的樣貌更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他決定利用自己的技術為烈士修復照片。他帶領團隊里的幾名成員,將一幅幅烈士的照片從尋親海報中“摳”出,經過AI算法修復,再還原到海報中。
團隊修復的部分烈士照片
為了能在清明期間將這些照片發出,他們連續三天熬夜趕工,完成了這項工作。之后,他們將這些修復過的烈士照片和身份信息以及向官方提供尋親線索的方式發布在團隊的賬號和網頁上。
團隊還嘗試修復了錢學森、黃旭華、袁隆平、張桂梅等功勛科學家和模范人物年輕時的黑白照片,并利用AI技術對照片中的人物進行動態化處理,制作成短視頻?!爱斝迯瓦@些照片時,我們發現當年這些人物的形象是那么英氣逼人,在仰望他們的同時,又增添了一份親近感,更想去了解他們的功績和故事?!笔⒔ㄖ姓f。
熱衷將AI用于公益事業
AI寶貝志愿服務隊獲金獎
作為一名在讀博士,盛建中已經開始了創業嘗試,在去年下半年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盛建中帶領的AI寶貝志愿服務隊斬獲公益組國賽金獎。他還創辦了武漢悟空游人工智能應用軟件有限公司,除了圖像技術,業務還涉及語音技術、對話機器人、知識圖譜等其他AI相關領域。
在采訪中,盛建中多次向記者介紹其團隊成員,對這些年輕的學弟學妹稱贊有加。張天悅、晏陽、王泠然是烈士尋親照片修復的主要成員,現在他們即將畢業;賈智勇等人主要參與技術方面的開發,張少云主要負責視頻剪輯、文章審核等,涂燦和柏雨馨也發揮美術方面的特長,主要負責展示頁面、海報等的設計……
盛建中(右一)和團隊成員在討論工作
盛建中說,這些年輕的同學對于將AI技術應用于公益事業有著非常大的熱情,并且越來越多的學生希望加入他們的行列。他告訴記者一個細節,當初在做“烈士回家”照片修復時,因為看到幾個參與的同學熬夜制作非常辛苦,準備給他們發一點補助,不料幾個同學都直接拒絕了。“他們對我說,我們來做這個,不是為了錢,是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談到今后的打算,盛建中表示,一方面他會繼續創業,研發AI相關技術,立志將公司打造成全球領先的AI服務商;另一方面,他將繼續堅持目前從事的公益事業。他告訴記者,目前已經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打算在武漢市青山區落地成立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專門運營兒童尋親等公益項目,并且拓展更多既懂技術又熱心公益的大學生,拓寬AI技術尋親系統的使用范圍,在助力寶貝回家的基礎上幫助烈士家屬、失蹤成人家屬等更多群體尋親,幫助更多人早日回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