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云新聞
數字經濟如何提升產業鏈創新力,賦能高質量發展?來看今天的《數字經濟看湖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江云新聞記者向昊:“正值‘6·18’購物節,我所在的馬應龍(藥業)在購物節第一天,僅眼霜就在直播間賣出了超過800萬元,照理說倉庫應該堆滿了準備發貨的貨物,然而您看我身邊的貨架卻空空如也,原因是去年馬應龍上線了‘智能制造云平臺’,將生產端和銷售端的數據打通,也就是說您在手機上下的每一個訂單,都會直接進入生產線的數據庫,通過這樣的精準生產,造成零庫存狀態。”
將實體工廠的各個環節,進行1:1數字孿生復刻,打造虛擬“數字孿生工廠”。去年,馬應龍將三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徹底“數字化”,訂單、生產、質量監控、銷售各個環節躍然“屏”上。隨著核心產線100%數字化管理,馬應龍產能提升6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產品交付周期平均縮短一半以上。
馬應龍藥業集團生產中心六車間副主任汪莎:“過去我們更多的是在生產線上看產線,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在工業智能平臺看數據,對我們整個產線進行智能分析、實時把握和調度安排。”
截至去年底,在湖北,像馬應龍這樣的在建5G全連接工廠超過200家,工業企業上“云”達到4.6萬家,覆蓋率超過45%。這也為湖北一批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長江云新聞記者向昊:“如果說數據是數字化工廠的血液,那我手中拿著的這種高精度傳感器,就是工廠的五官,用于監測數據,在我所在的岱家山小鎮,就已經聚集了超過30家專注于傳感器的企業,例如這兩位工程師,就正在測試一款電磁波的傳感器。”
武漢捷探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馬萬山:“這個儀器是往下發射電磁波,我們現在看到軟件上的黑線,就是我們站的地方,土層的分層情況。”
傳感器,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數據感知核心產品。去年,捷探科技開發的“行業數據共享專家平臺”,直接帶動企業半年增收20%以上。為進一步賦能產業升級,今年三月,岱家山科創城還成立了“智能傳感器與算法聯合實驗室”,聘請20位高校教授入駐,將園區內的創新企業攥指成拳、集聚成勢。
武漢岱家山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培:“比方說我們的企業在收集到市場端的需求以后,我們幫他到高校、科研院所去找到人才、團隊,來讓我們企業開發新的產品和新的技術。”
打造產業“智慧大腦”,湖北多措并舉。目前,湖北已經形成以“光芯屏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為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核心體系。2022年,湖北“光芯屏端網”產值突破7000億元,帶動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4萬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60%,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就在上個月,湖北出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措施”,積極培育和引進更多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其中提出對進入全國電子信息企業競爭力百強等榜單的企業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力爭到今年年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