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啟動區內的蘇州高鐵新城首個能源站投運,該站首期將為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的啟動區室內空間集中供暖、供冷;全面投用后,最大可滿足7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室內集中供暖、供冷需求。據悉,這座能源站全運營周期可達30年以上,客戶投資和運行費用可節約20%以上。
據了解,該能源站位于站房地下的設備機組間,占地僅有1500余平方米,共設置了25臺套設備及管網,只占到供能面積的2‰,與傳統空調數以千計的外掛機相比,不僅減少了運行噪音、樓幢外立面的視覺污染等,更實現大樓空間的高度利用。站內運行機組目前采用的是“離心冷水機組+市政熱力管網”技術,目前已全面接入電力、熱力和供水管網,經由能源站西側新建的地下綜合管廊進出。
據該能源站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目前,啟動區能源站采用的是“電制冷、汽加熱”的模式。集中供暖能源主要來自附近熱電廠發電產生的蒸汽,通過板式換熱器,將蒸汽釋放的熱能轉化成熱水,將熱水通過封閉循環的保溫管道,直接向室內供暖,冷卻后回到能源站繼續加熱。通過電子閥門、風機等設施,用戶可實現溫控板調節多檔風量與溫度,使用方法與普通空調無異,僅需10分鐘左右,室內溫度就可從16℃上升到20℃。能源站集中供冷的方式仍使用電能,但與傳統家用空調相比,能源站以水作為冷熱載體,可將能效提高20%以上。未來,能源站將因地制宜采用更多種能源,如電力、蒸汽、燃氣、太陽能、空氣能、中水、雙蓄等,進一步提升綜合能效、降低能耗成本。
此外,能源站內建有智慧運維云平臺,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僅可以遠程監控設備機組運轉是否正常,還可了解啟動區內每個區域的使用情況,以實現對能量流進行智能控制,達到能源高效利用。
據悉,未來,蘇州高鐵新城將在28.9平方公里范圍內,規劃建設多個區域能源站,實現能源統一管控、互補互濟,全面提升建筑能效。待區域內能源站全面建成覆蓋后,預計可實現年節約用電量1.4億千瓦時,節約標煤5.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7萬噸。蘇州高鐵新城將全力打造“長三角能源綜合利用低碳示范區”,為區域新型供能模式提供典型經驗,助力蘇州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記者 袁雪 通訊員 胡雨峰 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