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不到1小時,一輛報廢鐵路貨車就可在拆解線上被機器人自動拆解,通過深加工實現再生利用。5月26日,位于安徽馬鞍山的全國首個鐵路資源循環利用生產基地正式投產運營。
據了解,馬鞍山生產基地擁有國內首條自主研發的自動化報廢貨車拆解生產線、報廢鋼軌處置生產線和報廢客車個性化裝飾生產線,具備年拆解4000輛報廢機客貨車,處置12.5萬噸報廢鋼軌、5.8萬噸廢金屬的生產能力。同時,具備鐵路報廢物資檢測、修復、改造,以及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專業裝備研制等綜合能力,可將其深加工為農機裝備配件、工程機械配件、五金機具等市場領域應用產品,進而變廢為寶,實現鐵路報廢物資價值提升。依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信息管理技術,中國鐵路物資集團(以下簡稱中國鐵物)將建立全國鐵路系統報廢物資數據庫,并規劃建設鐵路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發中心、鐵路資源循環利用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鐵路資源循環利用試驗檢測中心,實現鐵路報廢物資產品可追溯性應用、生產全過程可視化和全壽命周期管理,讓鐵路報廢物資再生利用從“小作坊”式,向集約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工廠轉變,拓展中國鐵路綠色發展空間。
中國鐵路從綠皮車、空調車,到動車組、復興號,時速從幾十公里提高到350多公里,隨著鐵路裝備技術和基礎設施設備升級日益加快,報廢物資體量日益增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和地方鐵路專用線系統,每年約有上萬輛機車、貨車、客車和上百萬噸報廢鋼軌、廢金屬等需要報廢處置。
中國鐵物資源科技公司總經理夏陽介紹,將以馬鞍山基地為試點,與有關鐵路局開展鐵路報廢物資集中處置先行先試。在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中國鐵物將建成覆蓋全國的鐵路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基地或園區,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國家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貢獻央企智慧和力量。(朱智波 王保良 記者 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