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徽州區地處新安江上游,轄區河流38支,控制流域面積 419.42平方公里,被譽為“黃山天池”的豐樂湖4A級景區坐落群山之中,豐樂河穿城而過,水潤之處,滿目蒼翠,“山繞清溪水繞城”是對徽州區最真實的寫照。
近年來,徽州區堅持把“踐行節水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理念作為促進經濟發展、轉變用水方式的重要抓手,創新“四個三”工作法,一體推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全面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完成新安江流域首筆水權交易,交易水量4.77萬立方米。連續3年獲市最嚴格水資源考核優秀等次。
“三力齊發”推動節水創建
組織推動。成立由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14個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節水事業,全面構建“政府領導、水利牽頭、相關單位協助、社會參與”工作格局。規劃引領。立足區情、水情,科學編制《徽州區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實施方案》《國家節水行動徽州區實施方案》等規劃文件,為全區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制度保障。加強計劃用水定額管理、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等制度建設,落實水資源費有償使用制度,完善市場調節與激勵機制,健全節水績效考核和社會監督機制,推動各行業節水,形成科學有效工作體系。
“三方協同”筑牢節水屏障
工業節水降耗。堅持以節水型企業創建為抓手,引導鼓勵企業加強工業節水改造,有效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功創成省級節水型企業10家、市級節水型企業13家,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34.13%、20%。農業節水增效。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及空間布局優化,持續推進灌溉渠系節水改造,建設高效輸配水工程,推行農業節水。近年來,投資近3000萬元實施建設高標準農田4000畝、改善灌溉面積1.7萬畝。大力推進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先后完成坑上村5G智能生態茶園、謝裕大茶博園農業四情智能化監測節水灌溉示范點建設。生活節水提標。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推進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改造提升和城鎮供水管網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生活節水成效。近年來,先后投資1.4億元,興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37處,完成二水廠擴容改造工程,城鄉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從10.45%將至9.89%,創歷史新低。
“三化同步”提升節水質效
管理制度化。全面建立水資源消耗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全面落實新(改、擴)建項目節水“三同時”管理制度,積極落實計劃用水管理,全區納入計劃用水管理單位數量實現全面覆蓋。監管科學化。積極運用智慧水利、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平臺在線監測管網漏損和水電站下泄流量數據,推進安裝取水計量遠程監控系統,加強對重點用水戶日常監管,實時掌握全區供水用水情況。截至目前,全區4個重點取水企業均已安裝遠程監控系統,大幅提升水資源管理水平。中水資源化。始終把中水資源化利用作為節水開源的重要內容,按照“低碳、綠色、循環”的節水用水思路,大力實施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程,通過與首創環投合作,實現3000立方米/日的中水用于城市綠化及城市除塵,讓水資源循環利用更加高效。
“三輪驅動”凝聚節水共識
夯基礎。深入推進節水設施改造更新,累計新建改造供水管網65公里。嚴格實行節水器具和設備的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全區新建住宅節水器具普及率100%,有效控制了“跑冒滴漏”現象。強示范。重點打造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居民小區、學校等一批高標準節水載體,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節水意識。截至目前,全區共有26家企業、35家區級公共機構和10家居民小區創建節水載體,節水型企業、公共機構單位和居民小區覆蓋率分別達44.83%、59.32%和24.39%。濃氛圍。緊扣“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開展進機關、企業、鄉村、社區、校園等“五進”活動,提升節水宣傳活動影響力,進一步凝聚全民參與的節水用水的社會共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