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質增效,營造文明、和諧、綠色、健康生活環境,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博望區堅持“全覆蓋、常態化”目標,圍繞“示范帶動、補齊短板、全域推進”工作思路,踩足“油門”,加足馬力,全力以赴,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往“精”里尋、往“細”里走、往“實”里干。
創新“三大機制”。一是建立網格責任機制。健全完善區、鎮、村、網格員“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四級責任體系,明確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制定責任清單,細化工作措施,嚴把時間節點,加快推進整治進度和整改速度,確保高質量、高標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二是建立運行管護機制。將城市道路清掃保潔、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公廁、市容市貌、垃圾分類、建成區綠化等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問題作為突破口,建立問題整改清單和銷號臺賬,對標對表,做深做實各項工作。三是建立黨建先鋒機制。發揮黨支部的組織引領作用,通過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發揮黨員干部的“領頭雁”效應,以“團部活動+志愿服務”的方式,帶領群眾積極干、率先干、主動干持續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
緊扣“三大環節”。一是提升精準分類。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源頭智能化、數字化、便民化方案,建立疏堵結合、以疏為主,教懲結合、以教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第一季度擺臺宣教 26次、入戶35次。二是規范前端收運。“專桶專運、專車專運、專線專運”,依據“戶分類—垃圾分類亭—垃圾中轉站—焚燒發電廠”的收運模式,通過提高運輸效能,做到分類處理、日產日清。三是優化末端處置。以“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為基礎,建立了“收集分類化、運輸減量化、處置資源化、處理無害化”的運行模式,實現了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生活垃圾治理率達到了100%,第一季度累計逾11497噸。
深化“三大常態”。一是發動宣傳常態化。采用宣傳手冊、小喇叭、分類垃圾亭宣傳牌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垃圾分類”“五清一改”、“美麗鄉村”等宣傳,充分激活群眾主體意識,逐步實現群眾由“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思想蛻變。二是整治行動常態化。結合“文明創建”“攻堅月”“愛國衛生”等活動,成立突擊隊,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開展全方位、大規模專項整治活動,開展突擊整治逾77次,出動500人次,整治各類衛生死角1235余處。三是長效機制常態化。加大區域內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的監管和宣傳力度,開展建筑垃圾行政處罰案件整改落實情況“回頭看”,扎實保障前期治理成果。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將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納入常態化工作,落實長效管護機制,第一季度處理農村隨意傾倒垃圾點173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