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暮夏的風開始有了一絲涼意,不知不覺立秋了。
今年是棠林村種植瓜蔞的第6個年頭,也快進入收獲的季節。棠林村隸屬太湖縣大石鄉,地處太湖、宿松、望江三縣交界的泊湖之濱。全村轄18個村民小組,868戶3296人。擁有耕地5986.95畝、林地427.5畝、養殖水面501.3畝,是一個集糧、棉、油種植和禽畜、水產品養殖為一體的農業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以土雞養殖、瓜蔞種植為主。
回想當初,農民積極性不足,鄉村振興缺乏內生動力,大部分農民認為鄉村振興主要依靠政府。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集體拆盡分盡可供經營的資源不多,剩下的資源是集中在一些附加值比較低的荒山荒田中,難以開發和利用,只能以發包或者租賃的方式獲取低收益。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鞏固脫貧成果,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就必須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把產業發展作為農民增收主渠道,走“公司+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良性互動的模式。
在村兩委帶動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引導農戶土地入股,依托安徽省徽岳記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太湖縣大石鄉興九振興發展有限公司,重點發展瓜婁種植。為了幫助各村發展好瓜蔞產業,鄉政府安排了專門的技術員,提供了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產前主要是幫村里制定規劃,選取品種,設計田間實施方案,包括布局;產中是指導如何進行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產后則是聯系深加工、銷售事宜。
如今,棠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已流轉士地490畝,2018年種植瓜萎50畝,2019年種植瓜萎20畝,2020年種植瓜萎90畝,2021年種植瓜萎200畝、黃桃30畝,總投入資金250萬元。到2022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已達140萬元,今年預計達170萬元。談起未來發展,棠林村黨總支書記劉孫華語氣堅定地說:“我們村的瓜蔞種植面積共有三百多畝,雖然今年出現了蔓枯病,但‘村兩委’組織工人處理及時。以后的工作還有不少,肯定也會遇到困難,但既然我們選定了這個產業,就一定會全力以赴把它做好!”
下一步,棠林村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整合資源、創新模式,集中精力突破村集體經濟發展瓶頸,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讓村集體有收入,讓群眾“錢袋子”鼓起來,以高質量經濟增長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通訊員 劉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