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淮安區緊扣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踐行發展“楓橋經驗”,探索矛盾糾紛化解路徑,創新提出全口徑排查、全天候上報、一站式交辦、多部門聯動、全方位化解、立體式督辦“六步工作法”,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堅固防線。
緊盯陣地建設,夯實“服務底座”。建立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全面高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實現服務全覆蓋。截至目前,已建立完善16個鎮(街道)、338個村(社區)、18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委員會和7個家事調解工作室,覆蓋道路交通事故、醫療、消費、勞資、婚姻家庭、物業、金融、信訪等重點領域。在法院(法庭)、檢察、公安、信訪等部門設立調解工作室34個,構建訴調、檢調、公調、訪調銜接工作機制。
強化機制建立,筑牢“管理屏障”。形成矛盾糾紛網格化排查和信息預警辦法,建立矛盾糾紛網格化調處機制,同時做好全區矛盾糾紛分析研判、多部門聯調處理工作,健全完善預警預測、定期排查、會商研判、聯調聯處等工作機制。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矛盾糾紛動態分析研判會,定期收集整理矛盾糾紛排查報告表,確保排查發現的矛盾糾紛底數清、情況明、化解及時。
堅持品牌打造,加固“人才堡壘”。以建設品牌調解室為抓手,吸納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充分結合民族文化、區域發展等特色,切實打造一批特色顯著、作用明顯、群眾認可的品牌調解室。整合“專業+威望”“法治+德治”鄉賢人士資源開展普法調解工作的“三老普法調解室”,自成立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560余件,其中達成調解協議530余件,開展法律進學校、進社區等普法活動120余場次。該調解室獲評全國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表現突出集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