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昨天(4月11日),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座談會在常州召開。
會議強調,各地要進一步夯實勞動教育責任,將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勞動教育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強化課程實施,發揮課程主導作用,不斷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統籌拓展校內校外勞動教育資源,建立家校銜接的勞動育人機制,教育孩子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各實驗區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注重制度體系化構建,探索形成區域勞動教育新模式新方案。參會人員實地考察了常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開展情況。
近年來,常州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構建了行政、教研、學校、基地、家庭“五力”聯動的勞動教育推進模式,創新實踐家庭和學校十大勞動清單、“五業+”勞動課程群。
作為全國唯一的勞動課程標準實驗研究項目實驗區,該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勞動教育促進條例》立法工作,為實現勞動教育法治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發展提供制度支撐。
在占地2000多畝的常州市武進區太湖灣教育大營地耕讀園,建有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擁有23個實踐工坊,開設木工、烘焙、3D打印等17門課程,可以同時容納1400名學生。
“學生來到這里之后,我們會進行一個理論講解和一個實際操作,讓學生更好地去體驗勞動,熱愛勞動。”常州市武進區太湖灣教育大營地耕讀園研學導師蔣晨介紹。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校長黃惠濤說:“我們的學生通過系統的勞動教育,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勞動情感和勞動精神。”
截至目前,常州市已建有467個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形成了覆蓋7個轄市區的“一體四翼”勞動實踐基地布局。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姜堅 謝健 編輯/高若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