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一座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
(相關資料圖)
激情澎湃的黃海給予它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也給它帶來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
如今,一股股數字大潮在這里集聚,以勢不可擋的力量帶領連云港奔涌向前。
當前,連云港市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以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加大“智改數轉”有效投入,推廣“智改數轉”應用平臺,構建“智改數轉”創新體系,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能。
政府買單釋放“愿轉”動能
成本優勢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也是企業創新轉型的重要內涵。
日出東方是國內光熱行業的領軍企業。從進入制造業“數智賽道”之初,便體會到創新賦能企業“智造”的力量。
在日出東方平板集熱器生產車間,一位辛勤的“搬運小哥”讓人刮目相看———按照系統指引,一個“搬運小哥”就可以完成生產線下來的集熱器歸位,精準配送到指定位置。日出東方負責人張亞明介紹,通過“智改數轉”,日出東方平板集熱器車間的生產效率提升80%,訂單準時交貨率100%,在工品減少70%。
這樣的生產場景,也是港城制造業“智改數轉”后的縮影和樣板。
企業“愿轉”,是“智改數轉”推進的前提之一。在成本為王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效益。
“過去,大多數企業是在內部想辦法,如今,政府請來專家給企業幫忙。”市工信局技術創新處處長吳萍介紹,“我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面向全國招標,遴選出84家服務商、110個服務產品及杰瑞信科、金鴿網絡等9家本土服務商免費幫企業把脈問診。”
今年,連云港市將對500家企業進行診斷服務,并進一步優化企業診斷需求征集、標段設置、診斷實施等環節內容,重點開展智能工廠(車間)、兩化融合貫標、星級上云等診斷服務,不斷提升診斷服務向企業實操的轉化率。
企業主動作為角逐“新賽道”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從底層芯片到最上層的應用軟件,以及信息化能力、先進制造模式經驗等,做好頂層設計是關鍵的第一步,經全局診斷、全域謀劃才能避免走彎路。
前方有目標,心中有體系,從痛點最明顯的環節入手,“小步快跑”推進轉型,讓港城不少企業已成為行業標桿。
眾所周知,中藥產品是一個多成分的復雜體系,因此中藥質量均一可控成為制約中藥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瓶頸之一。
在市開發區康緣藥業固體制劑智能化工廠,來自藥材生產基地的中藥材通過智能化的生產系統,實現從中藥原料提取、精制到制劑的全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
“如今,康緣藥業逐步建成和完善了中藥智能化提取精制車間、中藥注射劑智能制造車間、中藥智能化固體制劑工廠、中藥智能化口服液車間、智能化倉庫5個智能化車間或倉庫,構建了中藥生產的系統化體系?!敝袊こ淘涸菏?、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介紹,“十三五”期間,康緣藥業持續完善智能制造體系,新增智能化設備和系統1599臺套,實現了中藥注射劑、口服液劑和固體制劑等多機型產品從提取精制到制劑和倉儲的智能化生產。較傳統車間,企業生產線效率提高23.47%,能耗降低21.77%,質量均一性提高22.46%。
鷹游集團無水閃染產業線在8分鐘內將一匹純白色的坯布印染出來,整個過程不用一滴水;
天明機械智能化工廠生產的48餅氨綸卷繞機整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復連眾數字化工廠讓風電葉片的倉儲、生產、物流、現場高效對接……
在政府頻頻出招,出臺“一攬子”優惠政策、舉措的同時,港城企業主動作為,讓數字化技術為企業生產持續賦能,以期擁抱新技術、新工藝,角逐“新賽道”。
多路資金加持提質增效
“連云港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占比高,民營企業占比高,實施‘智改數轉’面臨成本壓力大、成效風險未知,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十分普遍?!笔泄ば啪秩壵{研員胡曉輝稱,2022年,連云港市出臺《支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具體措施》,拿出“真金白銀”,投入2000余萬元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目前已經惠及201戶企業。
“智改數轉”具體到實踐,是個“砸錢”的事。在這方面,連云港市各縣區都爭相出臺政策,就怕落后。
“去年,我們成立了8個工作組,赴全區132家規上企業開展‘智改數轉’診斷服務需求摸底調研,全面強化‘智改數轉’政策宣貫,讓企業及時了解并能夠對照適用政策進行申報?!笔虚_發區經發局局長田義華介紹。去年,恒瑞、康緣兩家企業成功獲批省“智改數轉”獎補資金576萬元,獲批數量和獲批金額均位列全市第一;杰瑞信科獲批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全市唯一。
徐圩新區為了讓更多企業參與數字園區建設,出臺《徐圩新區推進“智改數轉”暨加快“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方案》,落實資金獎補、財政支持、人才引進培育、成果培育轉化等措施。園區企業盛虹的“虹云”作為中國企業代表入選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方案中國代表案例。
海州區通過舉辦“智改數轉”,為企業開展企業上云、兩化融合、互聯網標桿工廠等相關業務專題宣講,引導企業解放思想,積極主動開拓?!捌髽I不搞花架子,最終要看產出和結果。我們邊看邊聽解說,內心很震撼,這就是我們要走的路。”在前不久的一次現場觀摩交流會上,海州區一企業負責人坦言。
在政策紅利支持下,全市“智改數轉”工作持續推進。截至2022年末,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36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4個、星級上云企業258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