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超300只過境黑臉琵鷺種群出現在東臺條子泥濕地,野生麋鹿成群結伴在廣袤的灘涂上歡快奔騰,呦呦鹿鳴,帶給濕地勃勃生機……躋身世界自然遺產地,成功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以來,鹽城加快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新路徑,用好世界級金字招牌,做好“生態+旅游”文章,正向世界展現出特色鮮明的生態文旅魅力。
鹽城是一方深受自然和歷史眷顧的風水寶地,文化旅游一直是精心呵護、重點發展的產業。每年有4000萬海內外游客來到鹽城探秘自然、邂逅精彩,盡享一次詩與遠方、星辰大海的旅程。鹽城靈動如詩,演繹著生命的精彩。生態衛士徐秀娟為保護丹頂鶴,獻出年輕生命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讓《一個真實的故事》傳唱至今,生動詮釋了一代又一代鹽城人對生態的堅守。582公里的海岸線、683萬畝的沿海灘涂、4550多平方公里的黃海濕地,棲息著近1200種動物。
來到鹽城,探尋生物多樣性的神奇魅力,與“吉祥三寶”來一場約會是必不可少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6月,都會上演一年一度的“鹿王爭霸”大賽;東臺條子泥濕地景區,每年春秋兩季,勺嘴鷸都會長途跋涉來此停歇覓食、補充能量;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每年冬天都會有千余只丹頂鶴遷徙到這里越冬。丹頂鶴翩翩起舞、麋鹿呦呦鳴叫、勺嘴鷸悠然信步,它們用行動選擇了這片生態優良的地方,演繹著地球生靈的繁衍生息、勃勃生機。
眾仙攜手共登瀛,入畫芳菲一望平。鹽城是一座可以入畫的城市,“唯美”是最好的意境。鹽城的美,美在生態稀有。兼具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系統,黃海的雄渾氣魄與星羅棋布的湖蕩靈氣在這里交相輝映,黃海濕地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的濱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去年6月8日,鹽城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再添一張世界級名片。
鹽城的美,美在景觀獨特。東有濱海生態廊道,中有串場人文古韻,西有湖蕩濕地風情,北有黃河故道遺風。旅游鄉村燦若繁星,旅游公路串珠成鏈,一路走來處處是景,一年四季皆可游玩,一景一物都是“復得返自然”的愜意。
鹽城的美,美在空氣清新。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全國前20、江蘇前列,是一個讓人打開心扉的地方。黃海森林公園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負氧離子含量平均達每立方厘米3800個,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萬個。漫步鹽城,一呼一吸都是肺的凈化,一步一行都是心的放松,可以來一場盡情體驗養顏洗肺、靜心健身的康養之旅。
建設世界級濱海廊道是省政府賦予鹽城的光榮使命,也是鹽城打響國際品牌,蝶變走向世界的關鍵性抓手。做優“3+2”產品。“3”是條子泥、麋鹿生態旅游度假區、丹頂鶴旅游度假區,分別聚焦“勺嘴鷸”“麋鹿”“丹頂鶴”,加快研學游、小眾游、度假游等產品培育,強化發展支撐。“2”是策應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和黃海新區“一南一北”鹽城兩大戰略空間,全力打造斗龍港和月亮灣兩個重要節點。斗龍港旅游度假區圍繞長三角高端康養基地定位,加快攜程度假農莊、只有愛·戲劇幻城三期等項目建設,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荷蘭花海創成國家級5A景區。月亮灣圍繞河海聯動旅游度假區定位,加快黃河故道博物館、抹香鯨海洋館冰雪世界等項目建設,爭創省級旅游度假區。
做強“5+19+N”體系。以“黃海濕地、串場河、里下河、黃河故道、紅色旅游”等5條文旅產業經濟帶、19家旅游園區為龍頭,整合片區資源,布局N種業態協同發展格局,提升發展韌勁。拉長產業鏈。建設東臺西溪酒吧街、新弄里音樂房子、新豐“920”街坊等鏈條項目。拓展產業面。培植像荷蘭花海種球、婚慶、花藝等旅游相關業態,推進景區服務社區化。壯大產業群。以旅游園區為核心,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流量經濟,不斷開枝散葉,構建雨林式經濟發展生態。
做美“1+1+4”配套。放大“1”條沿海旅游公路串線聯動功能,構建“一線多點,一干多支”開放型世遺消費空間。發揮“1”個東臺長三角康養基地龍頭帶動作用,整合黃海森林公園等周邊資源,引進上海高端醫療、教育資源,打造康養旅游標桿項目,推進“生態+”旅游、康養融合發展。加快弶港、斗龍港、黃沙港、新洋港等“4”個漁港小鎮建設,豐富小鎮民宿布局,實施“鹽之有味”特色餐飲街區、精品夜市、沉浸式體驗項目等,構建蔚藍海洋、金色灘涂、青蔥大地、火紅生活立體呈現的濱海生態新景觀。
暢游濕地之都,成就合作之美。鹽城正沿著“強富美高”宏偉藍圖,不斷書寫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精彩畫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