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天(4月21日)記者從南京市鎖金新村第一小學獲悉,近日,重慶市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小學道德與法治)研修班走進該校,觀摩南京市小學道德與法治唐雋菁名師工作室項目組展示活動。來自南京四所小學的教師紛紛拿出鮮活的課堂案例,讓前來取經的重慶老師們受益良多。
唐雋菁名師工作室“館校合作”項目組展示了兩節課例,分別是南京市鎖金新村第二小學程媛媛老師執教的《古代建筑如何防水?》和南京市力學小學海德北岸分校張淑環老師執教的《六朝菜單上都有啥?》。
穿越千年的風雨,六朝的建筑藝術和飲食文化又鮮活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程老師用簡易的教具,有趣的實驗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張老師利用生動的故事、切合的詩詞,感受南京從古至今飲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兩節館校合作的課例,開發了道德法治課程資源,聯通了兒童更廣闊的生活世界,把博物館搬進了課堂,讓學員們體會到在樂趣中探索與傳承的項目特點。
隨后,唐雋菁名師工作室“主動課堂”項目組展示了兩節課例,分別是南京市銀城小學王青霄老師執教的《我們當地的風俗》和南京市鎖金新村第一小學黨支部書記唐雋菁執教的《聞名世界的文化遺產》。
王青霄老師鏈接了學生的真實生活,通過課前風俗小調查,課中的交流分享,課后的任務收集,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體驗中,用實際行動保護和傳承家鄉的風俗。
唐雋菁老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通過交流印象深刻的景點、觀看中國世界遺產分布圖、辨析對世界遺產的喜和憂,討論如何從實際行為保護世界遺產這幾個教學環節,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感受世界文化遺產的豐富,弘揚了文化自信,并引導學生去珍惜、領悟和傳承文化遺產。
重慶市巴南區教師進修學院殷小蘭老師說:“‘館校合作’本土特色課程拓寬了小學思政課課程,‘主動課堂’展現了師生的共生長,‘兒童在前,我在后’的教學理念根植在聽課老師們的心中。”
重慶市江北區蜀都小學校付琴說:“鎖金新村第一小學的‘館校合作’課程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合理利用南京這座城市豐富的博物館資源,把博物館搬進了課堂,讓一件件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鮮活地留存于孩子們心間,讓我們這群參加學習的的老師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南京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明玉花 通訊員/劉英 代勤學 編輯/徐瑋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