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食春筍,焉知春意。在春季的應季蔬菜中,脆嫩鮮美、口感獨特的春筍,廣受大家歡迎。然而,近日,江蘇某地一名男子在多日食用春筍后嘔血、暈厥,被送醫。這一事件出現后,如何吃春筍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之一。為此,記者進行相關采訪。
“春筍怎么賣啊?”4月18日早晨8點,在市區西楚農貿市場一個蔬菜攤位前,很多市民詢問春筍價格。攤主王先生介紹,目前春筍每斤6元左右,這幾天很多市民來購買,春筍成為不少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在市區西楚農貿市場多家攤位上,記者看到的大多是毛竹筍和雷竹筍。春筍為啥這么“鮮”?對此,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得知,春筍之所以吃起來味道鮮美,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較為豐富。有研究人員對筍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筍中含有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我們常吃的蔬菜,比如大白菜、蒜苗、韭菜等。同時,春筍中還含有豐富的還原糖,能讓筍吃起來口感鮮甜。但是春筍這種甜存留的時間不長,會隨著春筍呼吸強度的下降而降低。
“每年春季,我們家人都特別喜歡吃春筍,所以我也會研究一下,如何保鮮春筍。”正在選購春筍的市民施女士說,春筍的適宜儲存溫度在1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下春筍的纖維素含量、蛋白質含量和糖含量等可以保持得較好。但是,吃春筍最好還是趁新鮮,剛出土的新鮮春筍,無論是味道還是口感都最鮮美。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春筍,吃春筍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為此記者采訪了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劉云云,請她為市民解答。
“每年春天,有不少胃病復發、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前來醫院就診,其中一部分人是吃筍吃出來的。”劉云云介紹,春筍富含粗纖維,可以幫助食物消化,但由于它的纖維比芹菜等其他蔬菜要硬,食用過多胃腸道受到刺激后,運動會加快,從而出現不適感,當腸胃運動異常時,則會出現胃痛、胃脹,甚至胃出血等癥狀。
劉云云提醒,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吃筍。“首先,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不要吃或少吃。比如像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不能吃筍,不然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其次,結石患者也不適合吃春筍,因為春筍里含有比較多的草酸,草酸與鈣結合以后容易形成結石,一些過敏體質患者也應避免食用。除此之外,4歲以下小孩、剛生完孩子的產婦以及老年人,他們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也不建議吃春筍。”劉云云說。
食用春筍要注意什么?劉云云建議,在食用前,最好將春筍在沸水中焯一下,使得粗纖維得到軟化有助于消化。其次,盡量不要和生冷食物混著吃,兩個加在一起,容易使得腸道受到雙重刺激,加速胃腸功能紊亂,容易誘發胃腸不適。最后,吃筍時一定要注意細嚼慢咽,適量食用即可。一旦食用春筍后,出現腹部疼痛、有黑便等癥狀,要及時就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