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隨著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快遞員、網約車駕駛員、外賣送餐員、網絡主播等新業態勞動者越來越多。平臺經濟工作靈活、就業門檻低賦予了勞動者更多的就業機會,但也帶來了勞動關系認定比較困難、勞動報酬支付監管難等弊端,在現有的勞動保障法律框架內,對職能部門如何維護勞動者權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宿遷市積極探索數字化建設新路徑,在全省率先推動新業態數字化監管,將新業態用工監管平臺建設列入“智慧城市”首批民生建設項目,作為“智慧城市”社會治理的重要應用場景,為切實維護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促進新興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新業態用工監管平臺系統一期于2022年4月上線試運行。系統通過省人社一體化平臺基礎庫數據信息回流,對新業態數據庫中涉及宿遷本地用工的企業信息進行本地化管理,同時匯聚新業態企業錄入信息以及相關部門的數據,為新業態用工監管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截至目前,新業態用工監管平臺系統匯聚了快遞員、網約車司機、道路運輸人員、平臺主播、網約配送員等新業態從業人員數據77萬條,涉及31.1萬人。數據涵蓋平臺企業備案、政策保障服務和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渠道三大板塊,為新業態用工監管提供了基礎支撐,為進一步探索新業態數字化監管提供了新路徑。
通過新業態用工監管平臺,人社、市場監管、交通、郵政、工會等相關職能部門掌握了全市新業態勞動者的數量、職業、參保情況、工作時間等動態信息,從而有效破解新業態企業勞動關系確認難、薪資發放拖欠等難題,全面保障新業態勞動者相關合法權益。截至目前,系統共處置了352個案件,涉及從業人員1482人,幫助新業態勞動者追回勞動報酬921.75萬元。
下一步,宿遷將繼續加大在新業態用工監管方面的探索力度,全面推動國家、省、市欠薪線索平臺互聯互通,充分暢通“宿安薪”二維碼、“宿心辦”APP等多個在線維權渠道。縱向打通和省人社一體化平臺的數據對接,形成省、市、縣(區)、鄉鎮(街道)四級聯動預警管理;橫向加強跨部門數據融合,進一步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通過建立新業態預警模型,自動預警新業態企業拖欠薪資、未簽訂合規勞動合同等情況,實現遠程調度、高效處置,切實保障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