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三年多,江蘇發展大會即將重啟。自2017年首屆召開以來,成千上萬江蘇兒女從天南海北回到家鄉,落地項目、引智招才,把拳拳赤子之心匯聚成促進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強大能量。從今天起,《江蘇新時空》推出系列報道《殷殷桑梓情 共譜新篇章》,看江蘇“老鄉”們用行動踐諾,以奮進表白,不斷拓展江蘇“朋友圈”,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首先,我們來關注南京。
在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里,國際知名生物醫學專家杭渤正帶領他的團隊圍繞氣凝膠吸附材料和轉化開展科研攻堅。這項在環境凈化新材料上的最新成果得到了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支持,將突破傳統活性炭材料在吸附容量、定向吸附等方面的短板,有望近期在環境污染物治理等領域實現落地應用。這也成為2018年中心成立以來,首項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原創性創新成果。
【資料圖】
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負責人、教授杭渤說:“對氣態領域的污染物吸附,用氣凝膠來做這個事情,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家。我參加了第一屆江蘇發展大會。我從家鄉到美國去讀書,做的很多的工作都是關于環境污染,污染物的生物效應做研究。現在我做技術、做新的材料,成果轉化場景轉移到國內,最后又回到南京。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圓滿的過程。”
江蘇發展大會為全球各地的南京兒女“常回家看看”創造了機遇,也為有志于投身城市發展的各路人才搭建了平臺。長期從事北歐和中國雙邊科技資源對接的張壽廷博士,2019年在第二屆江蘇發展大會了解到南京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便與當地政府合作把海外人才創新站落在了江寧,為南京不斷引進創新資源和人才。中交集團把華東總部落在南京,2024年建成后將形成集企業孵化、科研、產業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創新載體。
北歐可持續發展協會執行會長、博士張壽廷說:“協同了芬蘭的投資促進局、丹麥的創新中心來共同打造跨境路演大賽、生物醫藥和數字醫療產業合作大會。比如說,阿茲海默癥有一個項目,企業執照已經拿到了。”
南京籍挪威高級軟件工程師、博士徐尚金說:“家鄉在生物醫藥這些領域涌現出很多突破性的成果,希望能與國內企業攜手,將成熟經驗、技術轉化為利國利民的事業,助力祖國的騰飛、家鄉的發展。”
中交華東總部基地項目工程部經理周鷹說:“國家級新區有明顯的政策優勢、產業優勢,有很多的人才、創新資源向這里集聚。所以,中交集團把區域總部基地設在這里,也是看好這里未來發展的前景。”
聚人氣、聚智慧、聚合力,以江蘇發展大會為媒,海內外人才走進南京、了解南京,結緣南京,廣泛開展了產業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教育學科合作等,帶動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力強的科技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投產運行。累累碩果印證著“永不落幕”的故鄉情,不斷續寫“強富美高”新南京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羅聰懿 亓晨 龔俊杰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