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初夏的陽山,走進火炬村的老古潭、小老古潭,入目是如詩如畫的田園畫卷。昨從惠山區住建局了解到,這里剛完成了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驗收,嶄新的村莊面貌贏得了游客點贊。
火炬村位于陽山鎮北大門,新長鐵路、陽楊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村老古潭、小老古潭占地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現有農戶113戶,常住人口372人。村里結合房屋特色統籌濱水空間,小河浜原先雜亂無章,改造后兩岸增加了草坪、濱河步道、雨水花園,種上了觀賞性強的馬鞭草等花草植物。小橋邊停靠著一艘小木船,河中有幾處小噴泉,沿岸水霧縈繞,給水鄉美景增添了一份“仙氣”。河岸原來的大樹都做了保留。每天傍晚時分,附近居民不約而同來河邊散步休閑。
“通過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等措施,村里環境大幅改善。”火炬村黨總支書記鄭斌介紹,原來有個臟亂的養雞棚,拆掉建成了村民納涼亭。村民們喜歡種菜,就在幾家農屋旁開辟統一區域,劃分好一塊塊小菜地,設置為“開心菜園”。還有一處看似小花園的地方,其實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點。據了解,村莊公共配套設施經過完善后,強弱電入地、鋪設污水管網,建設了兩座點源污水處理站。村民家前屋后環境大變樣,村莊顏值達到了新高。許多閑置的角落被利用起來,并讓村民參與到村莊日常管護中。
隨著村莊整體環境提升,一些村民紛紛開始翻建房屋,開啟更加舒適的宜居生活。一些農房墻體出新,外面裝上籬笆栽種花草,成就一幅自然淳樸的田園風光。村里有一棟富有特色的磚墻鄉居,原址是一處危房,拆除后利用原有的老磚和石塊重新建設,延續了鄉村生活風格。同時,村里挖掘傳統文化,打造鄉村振興館,配備了鄉村文化輔導員,這里既是紅色文化的教育地標,又是當地集研學、培訓、科普為一體的教育平臺。
惠山區住建局城建科負責人介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把自然肌理、人文景觀、特色產業、歷史文化等村莊資源整合提升,讓村里居民和慕名而來的游客都感受到“新江南人家”的詩畫氣質。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無錫計劃建設10個省特色田園鄉村,到年底全市省特色田園鄉村將超過50個。
(念樓/文、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