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從工程機械的核心零部件到集成電路的裝備材料,從產供銷一體化到遍地開花的電商企業……在徐州社會經濟發展的軌道上,民營經濟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
(資料圖片)
民營企業對徐州經濟發展究竟貢獻了怎樣的力量?數據可證,今年1—4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10.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3%;股份制企業增長10.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7%;私營企業增長18.1%。
民營經濟展現出“拔節向上”的活力,成為助力徐州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
蓬勃向上,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
徐州中煤百甲重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掛牌上市,我市本土民營企業成長為A股上市公司又添一員;舉辦徐州市民營企業家構建新發展格局大講堂、召開徐州市與新時代江蘇民營企業家交流懇談會;截至4月底,全市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5.63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1.85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3.77萬戶……徐州民營經濟發展熱潮涌動的同時,也再次傳遞清晰信號:民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以徐州高新區為例,目前入駐的數千家企業中,99%為民營企業;在31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中,民營企業占30家,占比達96.8%,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全部為民營企業;現有“四上”企業298家,其中民營企業278家,占比93.3%;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家,其中民營企業196家,占比97%;有效期內科技型中小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累計上市企業5家,全部為民營企業;53家企業擁有國際、國內領先的技術或產品77項,其中73項為民營企業,占比94.8%,4項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不難看出,徐州高新區的民營經濟不僅覆蓋面廣,而且搶占高精尖領域,這也成為其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外資外貿是衡量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指標,對于有著建設雙向開放高地,打造全方位、高水平、寬領域的雙向開放格局目標的徐州來說,民營經濟在其中也有著亮眼表現。今年一季度,徐州民營企業進出口226.9億元,同比增長57%,較全市進出口增幅高21.8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73.5%,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36.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成為穩外貿的重要主體,外貿“穩定器”作用持續發揮。
除此以外,投資作為“三駕馬車”之一,同樣是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徐州市不斷強化實施經營主體倍增工程,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增總量、擴規模、提質效,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今年1—4月,全市完成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8.8%,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一個個數據見證了徐州民營經濟“快馬加鞭”的發展速度,民營經濟也成為拉動徐州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走出去”的“生力軍”,呈現一派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創新驅動,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科技創新,是撬動企業發展的“杠桿”。徐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著力培育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強化項目、政策、人才等要素支撐,促進更多科研成果在徐轉移轉化。
作為國內最大的動物源提取胰島素生產企業之一,萬邦醫藥之所以能實現從仿創結合到創仿結合的轉變,“科技創新”的思維貫穿全程:公司堅持自研、合作開發與BD協同發展,以創新藥為主導,生物藥、化藥、中藥并舉,同步進行多個高壁壘技術平臺打造及國際化能力的積累;同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近兩年來,年研發投入穩定在6億元以上,占全年營收比持續多年保持在8%左右;聚力打造高層次研發隊伍,擁有超300人的專職研發人員,其中49%以上為碩士博士等高層次人員。
“創新是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來藥企在行業里站穩腳跟、做大做強的底氣。”江蘇萬邦生化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世斌說。
萬邦醫藥的創新路徑是我市諸多民營企業發展的縮影。如何讓更多有能力、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徐州確立了一條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再到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通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向專精特新和“高精尖”方向發展,切實提升企業“含金量”“含新量”,構筑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徐州博康信息化學品有限公司的193納米光刻膠單體生產填補了國內空白,并逐步建立起了自主可控的光刻膠供應鏈;江蘇省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冷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全球領先,業務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徐州中礦匯弘礦山設備有限公司研發世界首臺“7.5米”超長掘錨機截割滾筒,在內蒙古一帶現代化煤礦使用,實現了大斷面快速、高效、智能化掘進的目標……
2022年,徐州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4家,6家企業入圍全省制造業百強……這些由民營企業為“主力軍”的專精特新企業的崛起,成為徐州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為中國制造注入了徐州力量。
優化環境,開辟民企奔跑“快車道”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如何讓徐州成為“海納百川”之地?如何讓民營企業在彭城大地“乘風破浪”?
市委書記宋樂偉在走訪調研民營企業時指出,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平等對待國企民企,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心全意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
近年來,圍繞做大做強做活民營經濟,徐州深化“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等組合拳,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攪活民營企業成長發展的一池春水。
除了出臺“136條”,在營商環境、項目招引建設、財稅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外,徐州還出臺了“穩工業33條”“促消費7條”、《徐州稅務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20項舉措》《2023年就業促進十大行動》等政策,開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執行年”1+4專項行動、成立淮海經濟區首家知識產權法庭……一攬子“放水養魚”的助企惠企舉措,讓民營企業釋放出更強大的發展能量。
“這些政策不僅增強了企業的發展信心,同時各種專項資金補貼及優惠貸款也實打實減輕了企業資金的壓力,幫助更好更快地發展。”江蘇高格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高躍說。
企業需要什么,就解決什么。今年以來,徐州市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歸集發布國家、省、市涉企政策200條,其中申報類政策44條,落實“一政策一解讀人工作機制”;受理辦結涉企訴求779件,訴求辦結滿意度100%;組織復雜疑難訴求會商會辦會1場。
用好財稅金融等一攬子政策。今年一季度,全市稅費減免47.74億元,其中稅收收入減免46.01億元,非稅及其他減免1.73億元;去年全市累計發放“蘇科貸”等政策性貸款11.3億元,有力支撐了民營經濟發展。
“減稅降費的紅利,能夠有效解決資金緊張的問題。”協鑫高科納米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強介紹,2022年,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845萬元,增值稅留抵退稅485萬元,設備器具一次性扣除127萬元。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實現高質量發展。
除此以外,徐州高新區先后出臺領導聯系包掛重點企業方案、“惠企八條”等政策;邳州創新實施民營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企業排頭兵作用,引導培育民營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徐州市縣聯動共下民營經濟“一盤棋”,協同發力點亮企業發展“滿天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在持續的精心澆灌中,徐州民營企業活力不斷迸發、創新動能日益增強,必將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青山更加郁郁蔥蔥。
編輯:哈曉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