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農業科技現代化。水產養殖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它的發展大大豐富了“菜籃子”的供給。來自水產養殖界的江蘇各級人大代表牢記囑托,堅持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要競爭力,以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進入高溫季,農業種養殖都面臨諸多挑戰。在鹽城鹽都區邵氏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們絲毫不敢大意,一邊加強蟹塘管護、及時打撈浮草、改善水體水質,一邊在手機上實施監測蟹塘氧氣、水溫、pH值,稍有異動智慧養殖系統就會自動啟動。鹽城市鹽都區人大代表邵志華介紹說,去年他們增設了水質在線監控系統,24小時在線監測水質變化和預警,不僅省心省力,更有助于增產提質:“不斷優化生產方式,推進水產養殖現代化,通過增設‘四池三壩’尾水達標排放處理系統和水質在線監控系統,我們的螃蟹質量、蟹苗繁育、水生態環境治理等都取得了較好成效。”
去年6月底,全國人大代表邢青松所在的青松聯社聯合重點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成立了南京固城湖河蟹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開展選種、保種、育種、繁苗和推廣工作。邢青松代表表示,蟹種是河蟹產業的“芯片”,經過多年的養殖,蟹種出現了退化問題,優質良種的供應量也不夠,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明年就能用上我們自己的蟹苗了,之前都是別的地方的苗種,我們要做大品牌固城湖螃蟹,就要有自己的苗種,固城湖苗種這個研發出來后,我們就有自己的特征了?!?/p>
實現種源自主可控,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必要途徑。來自常州的省人大代表、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飛同樣將囑托牢記在心,她帶領的公司擁有親本標準化培育基地300畝、蟹苗繁育良種基地500畝,建成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種源產業鏈。今年4月,“國家級中華絨螯蟹新品種(全產業鏈)研產銷一體化”項目在第六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系江蘇省唯一。這是以苗種研發、擴繁為基礎,擴展到水產標準化生態養殖、水產品深加工以及現代化農業管理和技術服務輸出的全產業鏈模式。戴飛代表表示,將進一步擴大產業振興成果,建設以水產育種創新為中心的研究院,發力中華絨螯蟹、鰣魚、青蝦、羅氏蝦等水產的新苗種育種工作,實現工廠化繁育技術路線。
綠色農業科技也是各級代表共同努力的方向。邵志華代表介紹,他們正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實現水產養殖廢水的凈化,及更多的循環水回收利用,“我國水產養殖廢水處理上可循經驗還不多,需求十分迫切。我們正圍繞更綠色、更高效、更健康的現代數字化生態農場開展調研、不斷取經。未來我的工作重點依然會放在如何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不斷促進新農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江蘇新聞廣播/丁鳳云 編輯/國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