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雖然只是路牙壓縮了一點,但車輛在此可以會車了,擁堵大大緩解。”6日,站在昆侖路與雙百里交叉口,市民張阿姨開心地說。小微堵點改造是今年的民生實事,南京市建委積極回應群眾訴求,通過“微創手術”破解通行的“急難愁盼”。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計劃的10處小微堵點改造任務。
昆侖路位于明城墻西側,北接玄武門路,南連臺城路,沿途分布著醫院和學校及居民區。道路雖不寬,車流量卻不小,尤其是在雙百里交叉口,最窄處僅5.4米。張阿姨告訴記者,車輛到了這里就會“卡脖子”,兩車交匯很難并排通過。由于前方不遠處是小學,每逢早晚高峰,這個交匯口就會擁堵,連非機動車都難以通過。
“我們前期通過調研,包括咨詢沿線居民和單位,提出了紓解‘卡脖子’的方案。”市建委建設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他們以學促行,深入現場查問題,緊緊圍繞城建惠民這一中心工作,針對不同的道路堵點,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路徑。針對昆侖路與雙百里交叉口道路較窄問題,將右側路緣石向內壓縮幾十厘米到1.5米不等,從而擴大機動車道,并施劃雙向交通標線。路緣石重新鋪裝后,增加護欄,以保護行人的通行空間。
站在改造后的路口,記者看到,雙向行駛的車輛終于可以彼此不受打擾地通行。“小改造見到了大效果。”張阿姨點贊。
小微堵點改造工程立足于南京市主城道路格局已經定型和存量設施無法大規模改造的實際情況,采取優化車行道分配、設置綠波帶、增設調頭車道等小微措施,施工速度快、社會影響小、問題指向準,形成對全市綜合性、系統性治堵工程的有益補充。
在漢中路與牌樓巷交叉口西北側,右轉車輛與直行人車交織,既影響通行效率,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南側斑馬線前人行道上,過去立有兩根信號燈桿,行人避讓就會擋住非機動車,將其逼入機動車道。”安城集團項目負責人楊峰介紹,改造中對信號燈桿位置做了調整,斑馬線前空間打開。此外,在東側斑馬線前,將突出過多的路牙做了收縮,拓寬了非機動車的通道。并在路口新增了色彩明顯的“右轉危險區”警示帶。交通設施的調整,方便了人車各行其道,減少了干擾。“完工后,緩堵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楊峰表示。
漢中門大街與清江路交匯口堵點改造效果
小微堵點改造作為南京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創新舉措,今年已是連續第四年列入市級民生實事項目。為抓好民生實事落地,建設部門高位統籌,以主題教育學習為契機,提升為民情懷,錘煉實踐能力。市建委總結經驗,研究制定了小微堵點改造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實現項目滾動推進,注重結合社會資本實現多方聯動,通過協調相關部門,高效推動小微堵點早落地、早緩堵、早惠民。
效果好不好,群眾滿不滿意,是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標尺。金鷹商場西側的江東路節點,通過優化調頭車道位置等措施,早高峰左轉通行量提升15.9%,晚高峰右轉通行量提升了57.3%。
據悉,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96處小微堵點改造。根據小微堵點“即時發現、即時整治”的工作機制,市建委已會同市公安交管局開始啟動下一批小微堵點改造點位的篩選,包括中山門大街—陵園路、虎踞北路—模范西路交叉口等,方案研究工作已經開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