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第一屆全國農民技能大賽在山東省聊城舉行。本屆大賽設置手工刺繡、手工編織、手工剪紙、泥塑、面花制作、農民畫等6個比賽項目,全面展示農民的智慧和創造,以技能強產業促振興,讓鄉村更美好。
長期以來,我國鄉村傳統手藝人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鄉村技能人才缺乏、部分傳統手藝面臨失傳風險,傳統手藝人采用個人或小作坊形式發展,產品市場化程度不高、技藝水平不高……各方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舉措,扎實開展鄉村手藝人、鄉村工匠的培育工作,為有追求、有能力的手藝人搭建干事創業的寬廣舞臺。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需要一茬又一茬的手藝人。人才是一切事業的保障。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傳統手藝人、鄉村工匠都有了更多關注。比如,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是促進傳統工藝薪火相傳的重要舉措;又如,在山東,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推動生產技術技能、產業發展能力、農民素質素養協同提升;再如,在廣東,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定自2021年正式實施以來,已經評審出4470名鄉村各類工匠,他們成為促進農業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實踐證明,只有夯實了人才基礎,行業健康發展才會更有底氣、更有信心。要鼓勵更多農民擁有一技之長,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傳統手工藝煥發光彩和活力,需要有市場。一方面,傳統手工藝人要從創作思路、制作工具、宣傳推介模式、銷售渠道等方方面面,緊跟時代及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另一方面,讓這些傳統手藝人在懂技術的同時,更愿意將自己的傳統技藝傳承發展、轉化應用,激發其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注重傳統手工業的保護傳承,不斷挖掘和激發傳統手工業潛力和活力,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生產力發展緊密結合,引導傳統手工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為提振鄉村經濟繁榮發展注入新活力。換句話說,只有傳統手工藝有了市場,才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愿意學習加入其中。也只有這樣,傳統手工藝才有傳承下去的動力和載體。
在此次大賽上,鄉村傳統手藝人“變身”成為技能人才,他們穿針引線、和面造型、上色添彩,面粉、泥土、竹條,各種材質交相飛舞……各部門各地區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通過全國農民技能大賽將鄉村技藝發揚光大,帶動構建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能精湛、素質優良的鄉村能工巧匠隊伍,必將促進鄉村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煥發新青春、釋放新活力、形成新產業,帶活帶火一批傳統手工藝產業聚集的村鎮,推動更多的“指尖工藝”轉化為“指尖效益”“小康力量”,致富一方百姓。
(文章來源:人民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