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豐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解決暑期看護難問題,引導幫助青少年度過一個安全、健康、向上、富有意義的假期,7月11日上午,由鎮江市總工會、鎮江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共同主辦的“匠心傳承 童享非遺—2023年鎮江市職工子女暑期‘小小傳承人’非遺公益實踐活動”在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班。
開班儀式上,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市職工學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江蘇省勞動模范、鎮江文廣集團民生頻道黨支部專職副書記梁科軍代表勞模致辭;小學員代表周奐之和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周寶康分別發言;鎮江市總工會和市文廣旅局分管領導向授課的非遺處傳承人頒發實踐活動聘書。
本次活動以“匠心傳承 童享非遺”為主題,一方面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有鎮江特色的職工子女暑期服務品牌,進一步豐富全市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讓更多孩子知道非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培育青少年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充分發揮市文廣旅局5月份評選出的首批10個“非遺守望空間”“展示宣傳、傳承保護、休閑體驗、交流交易”的功能,講好鎮江非遺故事,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鎮江非遺更加緊密地融入現代生活,讓廣大市民游客朋友共享鎮江非遺保護發展成果。
據了解,本次實踐活動分為“太平泥叫叫實踐班”、“面塑實踐班”、“剪紙實踐班”和“中國繩編織實踐班”四個班,活動時間為7月、8月,主要采取以寓教于樂的形式,邀請太平泥叫叫、面塑、剪紙和中國繩編織等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輔導的形式為新業態職工、環衛工、各級勞模先進等子女傳授非遺知識和技藝,傳授非遺知識和技能。同時,邀請勞模工匠進課堂宣講勞動故事,激發青少年了解非遺的興趣,鍛煉青少年的觀察能力、手作能力,進一步拓寬教育視野,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提升大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齊參與、共助力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良好氛圍。
(《零距離》記者/胡艷 通訊員/顧媛 李大衛 范翊 辛正 編輯/趙夢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