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楊旭東)4月22日下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由43車集裝箱組成的“徐州號”中歐班列,緩緩駛入徐州鐵路貨運中心銅山站。該趟班列于4月11日從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始發,滿載烏茲別克斯坦當地的棉紗產品,經過12天長途跋涉,順利抵達我市,成為我市2015年開通中歐班列以來的第一列回程班列。
為加快我市淮海國際陸港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徐州國投集團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國際陸港建設的系列指示精神,縝密部署,科學謀劃,于今年3月份引進上海易浦供應鏈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徐州淮海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我市中歐班列的運營平臺,確保我市中歐班列高質量開行。公司成立以來,積極與中鐵集裝箱上海分公司溝通協調加密開行班次和開行線路,加強與西安、連云港、成都等“一帶一路”沿線節點城市的合作交流,加大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俄羅斯莫斯科、芬蘭科沃拉等地回程貨源的組織力度,助力我市及周邊外向型企業的發展。
本次回程班列開行,是徐州淮海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與招商局集團下屬中國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共同協作的結果,也是落實今年3月20日市委書記周鐵根與招商局集團付剛峰總經理會談精神的具體實施和項目落地。徐州淮海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少東說:“淮海國際陸港作為中歐班列在淮海經濟區的重要支撐點和拉動點,此次‘徐州號’首列棉紗回程班列成功抵達徐州,對拉動淮海經濟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棉紗進口到徐州需要清關,給我們當地帶來關稅,同時對進口棉紗進行分撥,給淮海經濟區的紡織企業帶來價廉物美的原材料。下一步,我們設想依托徐州淮海國際陸港在徐州建設進口棉紗的基地,拉動整個淮海經濟區需要進口棉紗的紡織企業的發展。”
中國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多式聯運事業部副總經理蘇衛勛說,中國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是主要從事多式聯運和國際鐵路運輸的物流企業,此次與徐州淮海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行“徐州號”回程班列(塔什干-徐州),也是看中徐州在“一帶一路”沿線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和樞紐功能。未來將充分發揮自身業務的優勢,加大國外貨源組織力度,加密班列開行頻次,四月開行兩班,五月起每月將開行三至四班,積極探索在徐州建立烏茲別克斯坦棉紗在國內的分撥中心。待條件具備時,將投資建設紡織產業園,助推我市紡織產業的發展,為我市淮海國際陸港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