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紹敏專題督查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
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藍紹敏專題督查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高點定位,切實強化目標意識、必成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摸清污染底數,科學綜合施策,全力攻堅克難,確保我市水環境質量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以高效率的工作推動高標準治理,以高含金量的水環境質量保障高水平全面小康。
蘇東河是太湖主要出湖河道,由東山至越溪入石湖。越溪橋國考斷面位于蘇東河下游,距離石湖2.5公里。藍紹敏實地察看斷面水情,詳細了解水質情況,要求密切關注水質波動問題,多措并舉,一體推進控源截污、河道治理和工程建設,確保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在京杭運河輕化倉庫省考斷面,藍紹敏對照示意圖細致了解運河蘇州段水質整體情況,認真分析影響因素和應對舉措,強調要加強工作聯動,追根溯源、找準問題,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精細化治理支流支浜排污等問題,提升運河水質。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匯報了上半年我市國考、省考斷面水質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與會同志就做好下一步水環境治理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討論。“十三五”時期,全市共設有國考斷面16個,含國考斷面在內的省考斷面50個。全市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分別從2016年開始“水十條”考核的75%和64%提升至2019年的87.5%和86%。今年1月至6月,全市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94%。
圍繞加強水環境治理,藍紹敏在講話時指出,要堅持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精準治水、高效治水。科學治水,對治水規律要認識和把握,治水方法要科學和準確,治水規劃要完整和落實,遇到問題多聽取專家意見、多進行科學分析;系統治水,要強化系統性思維,加強環保和水務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增強工作合力;精準治水,要做到一斷面一方案,找準問題、針對性施策;高效治水,既要做好打基礎利長遠工作,也要立足眼前水質改善目標任務,采取有力措施,盡快取得實效。
藍紹敏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確保進位爭優。提升水環境質量不僅是國家、省對我市下達的目標,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將水環境質量改善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各地各部門要打破自身的局限性,著眼全局系統推進。特別是進入“十四五”,我市國考、省考斷面數量大幅增加,任務更重難度更大,我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迎難而上,反復攻堅突破,確保我市水環境質量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藍紹敏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確保精準施策。針對太湖湖心區、東部區斷面,水務部門要恢復通湖河道水質通報工作,督促各地加強通湖河道治理,確保入湖支流水質達到Ⅲ類;吳中區要加強東山鎮、金庭鎮支流支浜排查整治,確保支流支浜水質達到Ⅲ類。針對陽澄湖心斷面,水務部門要建立陽澄湖調水共享機制;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入湖河道的監測,嚴格總磷控制要求并進行通報排名;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養殖區域水質監測和養殖管理;相城區要開展美人腿、蓮花島等農家樂密集區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工作。針對元蕩湖心、昆承湖心斷面,吳江區要加快《元蕩水環境專項整治方案》的落實,常熟市要加快完成昆承湖生態修復及水質提升工程。針對京杭運河斷面,生態環境部門要組織屬地對前期排查的90條直接通河支流支浜及241個排口進行監測,形成問題清單,交辦屬地進行整治。針對波動斷面,生態環境部門要依托水質自動監測站,開展“日分析、旬統計、月通報”的水質預警處置,發現問題及時預警,督促地方查清原因、落實整改。
藍紹敏強調,要聚焦聚力短板,確保科學高效。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入江入湖入河排口整治和管控,嚴厲打擊偷排行為,解決好污水下河問題。水務部門要推進城鄉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加快雨污管網建設進度和普查整改,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嚴格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提升的考核要求,從源頭上倒逼地方提升污水收集能力,解決好污水收集率低下問題。要制定河道岸線保護利用規劃,持續開展河道岸線整治巡查,從重從快從嚴查處違法行為,解決好違法占用河道岸線問題。要加快實施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提高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涵養,增強河流生態修復能力,解決好生態補水能力不足問題。蘇州高新區、吳中區要加快推進太湖金墅港、漁洋山水源地水生態修復工程,解決好飲用水源地環境隱患問題。
藍紹敏強調,要狠抓責任落實,確保攻堅合力。要建立以河(湖)長領導掛鉤牽頭推進的斷面水質提升機制,開展以陽澄湖心、元蕩湖心、昆承湖心、京杭運河等斷面為重點的水環境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形成滾動推進機制。要進一步健全河長制考核機制,強化水質改善的目標導向,大幅增加河長制考核中水質改善成效占比;強化經濟手段對水環境治理的引導作用,大幅增加水環境補償標準,對支流支浜水質、排污口治理等積極探索經濟處罰手段;加大水環境問題曝光力度,對整改措施落實不到位、整治進展嚴重滯后的啟動約談問責機制。
市委常委、姑蘇區委書記黃愛軍,市委常委、秘書長俞杏楠,副市長陸春云,吳中區、蘇州高新區和市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督查。(記者 趙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