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遇見幸福。今天,“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在杭州舉行的2022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發布。其中,
蘇州獲評為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市),太倉市獲評為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太倉市、常熟市獲評為2022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區)。
【資料圖】
蘇州既有風景宜人的園林街巷,也有領跑全國的傲人產業。城市古韻今風,獨具魅力,繪就了一幅蘇式生活愜意,令人向往的都市幸福畫卷。
宜居蘇州
“推窗能見綠,轉角遇到美。”是每一位蘇州人生活的真實寫照。蘇州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群”,榮獲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首批美麗山水城市。
攝影:維生素
民生方面,蘇州持續辦好民生實事,讓老百姓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服務。2013年蘇州率先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地級市。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等一批優質高效紛紛落成。2012年以來新增包括獨墅湖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三級醫院和三甲醫院各8家。
安居樂業,天下宴然。多年來,蘇州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讓老舊小區有“顏值”更有“品質”、能“安居”更“宜居”。2021年全市城鎮老舊小區共改造110個,惠及居民33126戶。
攝影:劉振
人文蘇州
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美。2020年,蘇州市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并歷史性地實現了文明全域化!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江南文化之集大成者。蘇州全域推動文化強市建設,全面打響“江南文化”品牌。
從2019年起連續四年舉辦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持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長江文化帶建設;打造《天工蘇作》等“江南文化”系列原創紀錄片,助推特色江南文化走出國門。
蘇州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優質的文化供給滿足市民多層次文化需求。
全市擁有開放文博場館102家,在全省率先建成百館之城,打造城鄉“10分鐘文化生活圈”。年均開展各類惠民展演展示活動超過7萬場次,惠及農村、社區群眾超過1000萬人次。
創新蘇州
作為制造業大市,蘇州始終把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以創新為引領,推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從2012年至2021年,蘇州規上工業總產值10年跨過3萬億、4萬億兩大臺階,已連續9年超過3萬億,產值規模穩居全國前三。
活力蘇州、創新賦能。蘇州持續激發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不斷深化與大院大所互動合作,加快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姑蘇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科創載體,科技綜合實力連續12年位居全省首位。
當前,蘇州正錨定數字經濟“主賽道”,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的強支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先進材料成為蘇州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創新集群。推進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以創新高峰筑起產業高地制造大市全力向制造強市邁進。
開放蘇州
開放程度高、開放成效好,一直是蘇州的鮮明特征。開放的蘇州,不斷打開新格局。
2012至2021年,外貿從3000億美元躍升至3921億美元,規模保持全國前四;對外投資累計約240億美元,穩居全省第一;外資外貿結構持續優化,開放創新經驗走向全國。
蘇州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國際化城市,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根植人心。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報告2021》中,蘇州首次參評并被評價為“表現優異”,排名全國第六位;在全國工商聯2021年發布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中,蘇州營商環境蟬聯全國第三,獲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攝影:丁達祥
蘇州不斷推出企業享受優惠政策,企業不用跑腿,政策“計算器”會幫忙算好,“店小二”會送到身邊。蘇州干事業的舞臺越來越多,創大業的人才近悅遠來。
攝影:薛巍
城市發展的點滴
折射出市民的幸福生活
希望蘇州不斷努力,構筑令人向往的
宜居蘇州、人文蘇州
創新蘇州、開放蘇州!
標簽: 幸福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