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暑假期間,不少學校開展了感受汽車視野盲區、學習防溺水和自救方法、模擬火場逃生、進行心肺復蘇訓練等安全教育,增加了許多實踐內容,讓孩子們感興趣、記得牢,提升了安全教育實效。
今年暑假,許多學校注重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不過,也有老師反映,有的安全教育看似轟轟烈烈,卻有形式主義之嫌。比如,有的學校圍繞“防溺水”組織了唱歌等十個項目,其中不少項目近乎“湊數”,老師教得累,學生也聽得煩。如果只“動口”卻不“動手”,學生很可能入耳卻不入心,安全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脫離了實踐的安全教育終究是缺乏生命力的。
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學校應當把重心放在實踐上,讓學生們在更多親歷中學會應對危急情形、提高安全意識。比如,組織學生坐在駕駛室里觀察一下視野盲區,視覺記憶會帶來深刻印象,提醒他們在汽車附近時要先走到安全地方,以避開視野盲區。把安全教育的陣地從課堂移到實踐場地,雖然對學校來說會增加一些工作難度,但只有這樣做,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減少一些形式主義的宣傳內容,增加一些實踐導向的實操演練,安全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消除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安全教育也應是實踐教育。若把勞動教育與安全教育結合起來,可以覆蓋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場景。比如,廣東省東莞市制定了“中小學勞動教育安全指南”,從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實踐勞動等方面指導學生規范勞動。這樣,當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時,也在潛移默化地進行安全教育,學生每參加一次勞動實踐,也是進行一次安全學習。
在安全教育中,不僅要學會警惕和規避風險,還需學會遇到突發事件時自救與助人。培養學生應對風險和化解危機的能力,不能僅靠看視頻、聽講課,更需要真正動手實踐。許多學校與公共事業部門合作共建,設置安全教育基地;邀請消防員、急救員擔任安全教育輔導員,帶領學生學習急救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技能,以彌補安全教育中實踐層面的不足,可謂一舉多得。家長、學校、社會三方共同發力,以暑期安全教育為契機,為孩子們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增強動手能力,在“動起來”的過程中成長為懂得安全、維護安全的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