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的壓歲錢去哪了?”
又是一年新春到,對孩子們來說,最開心的莫過于拜年時收壓歲錢了。但按照“慣例”,絕大多數孩子的壓歲錢都被父母“保管”。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太小,“壓歲錢”理應歸家長支配。
(資料圖)
那么,“壓歲錢”到底該歸誰所有?父母能隨便花嗎?最近,杭州就有一對母子因為壓歲錢“吵”起來了。
想拿壓歲錢清空購物車
杭州媽媽和娃“懟”起來了
“你買那么多玩具有啥用?玩一次就閑置了,太浪費了。”
“你買那么多鞋子包包,也在積灰啊!”
這個春節才剛剛開始,杭州媽媽徐女士和五年級兒子小歡“懟”起來了。原因就是壓歲錢的去向。
因為疫情原因,徐女士一家沒回老家過年三年了。今年,一家人都陽康了,徐女士和丈夫早早請好了年假回老家。
“雖然去年十一假期回老家看過爸媽,但過年的氛圍還是不一樣的。”一到老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拉著五年級的小歡左看右看,忙不迭地給紅包。一圈下來,兒子的壓歲錢有不少。
“叔叔、伯伯、阿姨、舅公、姨婆……老家親戚多,又加上好久沒見面了,看到都親得很。兒子嘴巴甜,‘謝謝’‘新年好’叫得歡天喜地,紅包收了十來個。老家的壓歲錢給的不少,一個紅包少的有八百,多的兩三千。”徐女士和老公也沒少給出去紅包,“都是人情往來,壓歲錢給來給去,其實就是自己的錢。”
年初一晚上,徐女士算了算今年兒子的紅包,有兩萬多元。和前幾年收到“支付寶”轉賬來的壓歲錢不同,今年是實實在在的紅包。和往年一樣,徐女士打算“代管”壓歲錢,拿出300塊包了個小紅包給兒子,當零花錢。她還有點私心,這一年受疫情影響,家庭收入下降,過年想給自己添雙貴價鞋,買個新包,就想“征用”一部分兒子的壓歲錢“清空購物車”。
她剛這么打算著,兒子小歡過來:“老媽,給我買個樂高吧。”小歡是個哈利波特迷,看上了一套霍格沃茲城堡樂高,要七八百塊。
“這也太貴了吧!我們家樂高那么多,你就搭那么一次,就積灰了。”徐女士不肯。
“不用你給我買,我用自己的壓歲錢,你淘寶上下單就行!”小歡喜滋滋。
“壓歲錢是給你買學習用品的,可以買書,不能買玩具這些又貴又不實用的。”
“這是他們給我的壓歲錢,讓我買喜歡的東西的,憑什么不能買玩具?再說了,你也買那么多包包鞋子,也又貴又不實用,都在積灰啊!”
一個堅決要用,一個堅決不給,年初一,母子倆就吵得不歡而散。最終娃爸來調停,開了個家庭會議安排壓歲錢的用途,并定下使用規則。
孩子的壓歲錢一般怎么處理?
家長們各有想法
孩子的壓歲錢一般怎么處理?有記者采訪了多位家長,發現部分家長用來上交了家庭財政,也有家長讓孩子自行保管、培養其財商的,還有家長選擇幫孩子存錢、買保險。
“雖然我的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但是她很懂事,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像在告訴我,壓歲錢就是用來給媽媽買包包的。”來自長沙的寶媽瑩子說。
瑩子告訴記者,今后女兒的壓歲錢都將要上交家庭財政,“我們花在寶寶身上的錢那可比買一個包包多哦,苦誰都不能苦了自己,用寶寶的壓歲錢買包,相當于是寶寶給我準備了一份新年禮物嘛。”
家長李先生則表示,自己會經常培養孩子的財商,壓歲錢會讓自己七歲的女兒保管起來,而李先生則會對女兒的壓歲錢支出進行一定的監管。
父母有權保管使用孩子壓歲錢嗎?這幾天,這個話題也引起了不少討論。有網友認為,可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代為保管,大一點時可以交給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小孩子的“壓歲錢”到底該由誰保管?近些年,這個問題在網上討論得很熱烈。其實,父母以“爸爸媽媽先替你保管著”而“套走”了壓歲錢,一定要向孩子說清楚,收上來只是為其暫時保管并非沒收,待孩子年紀稍長幾歲,錢還是歸孩子支配和使用的。
《民法典》第三十五條就有規定,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因此,作為家長,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孩子學會感恩,使孩子釋放出感恩之心,決不能讓壓歲錢成為自己的固定收入,卻不知道長輩們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要對孩子循循善誘,讓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獨立意識,讓孩子能對金錢有獨到見解,正確支配壓歲錢。
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的壓歲錢給沒收了,或拿去打麻將了,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理財上的消極心理,也對孩子未來的社會心理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孩子的壓歲錢該歸誰?年輕小夫妻不妨和孩子討論一下“壓歲錢”怎么花,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