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昨天(3月16日),科技部和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科技廳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長江科技創新要素大會”吸引了三省數百名科技工作者前來“趕集”。
會上,來自鄂湘贛三省的10個跨省合作產學研項目簽約,金額達6700萬元。武漢這家新材料公司與位于湖南的中南大學共同研發的“電容器薄膜材料技術”,可直接將材料儲能密度提高5倍,體積縮小一半,可廣泛運用于航天、電網等領域。
武漢云帆新材料集團的副總經理崔淑杰:“它的儲能和靈敏度都會大幅度提升,(性能)提高5倍到10倍,一個項目可以帶動很多的產業鏈?!?/p>
中南大學科技園發展公司總經理喻曉峰:“我們中南大學科技成果能夠轉化到湖北,這也是我們的成果推廣的一步,三省聯動對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市場的交易起到了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
這場技術集市,吸引了三省的50多家重點企業參加。來自江西的這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在科技成果展示墻前尋找著自己需要的技術。他所在的企業在電池制造領域經營多年,但卻缺少對前端原材料研制的相關經驗,為此他特意提前一天來武漢尋找合作機會。
江西國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黃忠喜:“從昨天來,我們密集去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走訪了大概近10名的教授專家,針對我們一些瓶頸的問題,給出具體的指導?!?/p>
湖北美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周正:“借助這個平臺達成這么一個共識,輔助我們進行一個技術攻關,互利共贏是不分地區和區域的。”
此次大會上,科技部“科技成果直通車”還首次開進湖北,圍繞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制造,發布了300余項先進技術成果,鼓勵三省投融資機構洽談對接。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余旭東 洪宗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