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成良田 通訊員 郭連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祭祀媽祖、“千人宴”……進入休漁期,象山縣石浦港內漁船整齊排列、桅墻林立。忙碌了大半年的漁民,昨天用一場漁家盛典開洋節,為這個漁季畫上句號。
開洋節是東門漁民一項傳統民俗祭祀活動,是漁民祈求平安、豐收、感恩大海的方式。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開洋節的習俗流傳有上千年了,是我們東門漁村的一個‘大日子’。”開洋謝洋節項目傳承人韓素蓮說。
據介紹,過去,每年黃魚汛期開始的季節,漁民駕著小木船外出,三個月后才能回來。每次出海時,全村老小都要站在島邊送別,為揚帆出海的親人祝福送行,還舉行“人海共榮”儀式,包括敬媽祖、請令旗、拜船龍、踩街等活動。
雖然現在實行伏季休漁的制度,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保護項目,“開洋節”這一祈求平安、感恩海洋的民俗活動依舊保留了下來。“舉辦這個活動,是我們漁民的一種心理寄托。”
作為疫情轉段后開洋節,今年規模更大,節日味、民俗味也更濃一些。
“春光明媚,百花盛開,吉日佳時,舉辦儀式,饗我漁民,潮隨人愿,豐產安康,滿載而歸。”上午8點,漁民們早早就齊聚當地天妃宮,舉行媽祖祭祀儀式,為來年的出海成禮祈福。
由漁民、漁嫂們組成的巡游隊伍,也從天妃宮出發,巡走在漁村的大街小巷,掌漁燈、舞龍戲、擺船模,給父老鄉親送去出入平安、滿載而歸的美好祝福。
傍晚舉辦的“千人宴”,更是將節日氣氛推向高潮。
肥美白蟹、手打魚丸、雪汁黃魚……豐盛的海鮮整齊排列,近千人歡聚一堂,非常壯觀。“今年報名參加的人特別多,我們一共準備了145桌宴席,全部放在沿港路的親海平臺上。帶魚、螃蟹、大蝦,以及石浦特產的魚糍面都有。還有一道‘硬菜’,是從我們石浦碼頭進港的帝王蟹。”東門漁村村委會副主任任建奇說。
極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和民俗愛好者到來。來自上海的游客包林說:“今天非常幸運趕上了,挺震撼的,全程都錄下來了。巡街在其他地方看得比較少,船模、漁燈都很有地方特色。”
據了解,東門漁村素有“浙江漁業第一村”的美譽,是中國海洋漁文化保護區的核心區。近年來,村莊積極推動文旅融合、漁旅融合,依托“開漁節”“開洋謝洋節”等特色民俗活動,發展出了文化體驗、親子研學、休閑度假等多種旅游業態,已經成為廣受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