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城從規劃藍圖邁入建設快車道
長江日報記者蔡早勤
(資料圖)
武漢新城建設邁入快車道。6月6日,武漢新城重大項目建設啟動活動在武漢新城市民中心項目現場舉行。活動現場宣布了沿武漢新城中軸線布局十大項目,總投資300億元,這也是該片區啟動建設以來最大規模的項目集中啟動。
十大項目一經宣布,引起了專家及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武漢新城這些重大項目建設啟動,對武漢都市圈及武漢新城意味著什么?6月10日,長江日報記者采訪了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
■ 增強武漢新城的“集聚效應”
在談到武漢新城如何在武漢都市圈發揮引擎作用時,吳傳清教授說,武鄂黃黃是武漢都市圈的核心區域。武漢新城的地理區位優勢顯著,是武鄂黃黃地理中心。武漢新城的專業人才、新興產業集聚態勢不斷加強,是武鄂黃黃地區發展活力強、潛力大的重要地區,是引領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吳傳清教授說,建設武漢新城的重要任務是增強其“集聚效應”,發揮武漢新城在武漢都市圈的引擎作用。堅持“四個第一”(發展是第一要務、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做好武漢新城“雙鏈融合”大文章,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優化創新服務,加大“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加強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集聚。聚焦光電子技術、集成電路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創建一批國家實驗室或研發基地,努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集焦光電子、生物、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布局一批產業創新平臺,不斷完善技術中試加速、測試驗證、成果推廣、轉移轉化、產業落地的創新成果產業化公共服務體系。
吳傳清教授說,堅持產業“五化”(高端化、集聚化、集群化、融合化、數字化)發展,武漢新城將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高端服務業集聚區、世界級產業集群承載區。圍繞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前沿熱點,發展高精尖產業是武漢新城建設發展的重要使命,重點聚焦光電子、生物、高端裝備、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領域,上述產業均屬國家倡導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適應科技創新、產業變革大趨勢的新領域新賽道。武漢新城生物產業發展側重生物醫藥、醫療機械、生物農業等細分領域;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側重機器人、北斗等細分領域。圍繞重點產業,不斷完善產業鏈、產業集聚、產業集群等產業組織形態,加強產業鏈招商,促進關聯企業和機構在武漢新城扎堆,促進產業鏈條上的關聯企業分工協作、集群化發展。武漢新城也應在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高端服務業領域積極作為,發展壯大研發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科技金融、商務咨詢、會展、總部經濟等,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適應數字時代發展大趨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
吳傳清教授建議,還應積極建設好一批“飛地園區”和“科創飛地”,促進武漢新城和武漢都市圈其他地區共建創新共同體、產業共同體。“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都市圈”,發揮武漢新城的“輻射效應”,將武漢新城打造成為引領武漢都市圈創新驅動發展的創新增長極、引領武漢都市圈產業分工協作發展的空間增長極。
■ 十大項目的建設是重大標志性事件
在回答“武漢新城重大項目建設啟動,請問您如何評價這些重大項目設計”這個問題時,吳傳清教授說,規劃建設的“武漢新城”是典型的功能區域。湖北省推進三大都市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23年2月6日頒布實施的《武漢新城規劃》提出了武漢新城建設發展的“221”目標定位。即:努力打造“兩高地”(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兩中心”(全國科創金融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一樣板”(中國式現代化宜居濕地城市樣板)。圍繞上述目標定位,武漢新城必須遵循產城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提升其人口、產業集聚能力。因此,建設武漢新城的當務之急是完善健全其生產、辦公、商務、居住等生產生活功能。近期啟動的武漢新城10個功能配套提質項目是武漢新城建設的重大標志性事件。
吳傳清教授說,武漢新城市民中心、武漢新城青年社區、世界地質博物館、長嶺山體育中心、中央公園、未來公園6個項目,均屬完善武漢新城公共服務功能、生活服務功能項目,是武漢新城發展公共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的重要載體平臺,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和“共享發展”理念。
吳傳清教授說,武漢新城筑芯創研空間、光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空間、國際會議會展中心、科技金融總部一期4個項目,均屬于完善武漢新城生產服務功能項目,踐行了“重視產業發展”的重要使命,是武漢新城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會展業、金融業等產業的重要載體平臺,也體現了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發展的特色。如:筑芯創研空間項目側重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ICC平臺、集成電路產業存儲產品開發、生產技術服務等;光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空間項目側重硅光模塊、下一代光模塊、車載通信智能終端和儲能等產品研發生產,以及企業創新孵化辦公空間等;武漢新城國際會議會展中心項目側重重大會展活動場所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等;科技金融總部一期項目側重科技金融中心、總部辦公及配套設施等。
在談及對武漢新城的未來有什么期待時,吳傳清教授說,聚焦“數字技術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將武漢新城建成為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吳傳清教授說,集聚“新技術、新產業、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將武漢新城建成為具有全國乃至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聚區和生物產業集聚區。
吳傳清教授說,集聚“融合發展”,武漢新城將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樣板區、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