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長江日報訊(記者覃柳瑋 通訊員涂慧琴)污染環境的主體在受到行政處罰后,還必須履行修復被損害環境的責任義務。近日,青山區“長江·青山濕地——生態環境公益修復基地”正式揭牌,武漢再添生態環境修復基地。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該基地位于青山區武惠堤建洲民垸,所在區域位于青山濕地一期在建范圍。青山濕地位于青山區北部,全長12.3公里,面積11700畝,是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月,青山濕地一期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何為生態環境修復基地?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青山區分局相關負責人打了個比方:某個企業排污污染了河道,但企業沒有能力對整個河道的水系進行生態修復。經過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污染情況進行測算后,企業可以在修復基地靈活選擇補種復綠、礦山修復、護林護鳥及勞務代償等多種方式進行與自己污染量相等的修復。
近年來,針對生態環境損害案例,武漢市積極探索通過補植復綠等方式來開展替代性修復。即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相關主體,在不具備條件進行原位直接修復,或者因客觀原因無法實施修復的,在符合有關法規政策和規劃的前提下,開展異地替代修復,實現生態環境及其服務功能等量恢復。修復基地就是進行異地替代修復時可選擇的點位。
青山區檢察院負責人介紹,目前,在武漢市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相關主體有3種途徑可以實施損害賠償。一是認購碳匯量進行經濟補償,二是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實物修復,三是委托政府的修復基地進行實物修復。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青山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說:“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就是要落實‘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基本原則,讓侵權人身體力行參與環境修復,更有利于環境的修復與治理,以實現懲治違法犯罪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統一。長江·青山濕地——生態環境公益修復基地是全市首個區級生態修復基地,能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山區污染防治工作和環境提升,有效助力轄區高質量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