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既影響市民的生活質量,也事關一個城市的顏值氣質。徐州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明確,加強大氣污染源頭管控,一體推進污染減排、揚塵控制、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落實好空氣質量“雙月攻堅”專項行動,降低PM2.5濃度、增加優良天數。
深化揚塵污染防治,狠抓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大力削減內源排放總量,嚴控移動源和面源污染……徐州全市上下,正以“每微克必爭”的信念,深入推進空氣質量“雙月攻堅”專項行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攻堅:
26支小分隊晝夜輪替
“嚴禁露天噴漆作業,工地要設置密閉圍擋,施工時須采取灑水抑塵等有效防塵降塵措施……”8月21日,市攻堅辦暗訪組在檢查中發現一處工地存在揚塵及廢氣污染問題,現場要求施工負責人盡快整改。
在空氣質量“雙月攻堅”專項行動中,市攻堅辦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查督辦、問責問效職能,加強日常監督檢查。
同時,專項行動還成立了26支晝夜輪替攻堅小分隊。在建工地揚塵污染治理、散亂污企業整治……攻堅人員克服高溫天氣影響,全天候巡查督查,將問題解決消除在一線,打通空氣質量“雙月攻堅”專項行動“最后一米”。
道路揚塵方面,城管系統全面推行“定人、定崗、定責”機制,構建集機械清洗、機械洗掃、普掃、撿拾、巡檢為一體的深度保潔模式,每日22時至次日7時對特級道路開展夜間大清洗作業;對142條市管道路和518條區管道路破損問題進行全面整治;常態化做好夜間渣土車運輸管理。
工地揚塵方面,住建系統強化揚塵污染防治標準,充分發揮工地揚塵網格化監管員的監管作用,嚴格要求施工方落實土方覆蓋、濕法作業和出入車輛沖洗,抓好開挖部位裸土覆蓋、灑水降塵等揚塵治理措施,構建揚塵治理智慧監管平臺,織密建設工程“防塵網”。
自6月9日至8月23日,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2815人次,檢查點位10566個,發現環境問題3166個,違法問題102個。據市生態環境局統計,7月份徐州優良天數率較去年同期提升7.7個百分點,“雙月攻堅”取得初步成效。
研判:
大數據助力精準治污
“根據今天下午3點的數據顯示,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65.7%,目標值為76%……”8月26日,記者在徐州市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指揮中心看到,通過“徐州市智慧環保大數據”平臺,當日各站點空氣質量一目了然。
該平臺匯聚“藍天、碧水、凈土、清廢、污染源、問題線索”等六大模塊,對大氣、水、土壤、危廢、污染源、問題線索進行統一動態監控。在“藍天”模塊下,目前平臺收集分析的站點數據包括國控站8個、省/市控站10個、街道站168個、熱點網格142個、網絡監測點位336個、揚塵站點261個,通過不同顏色將空氣質量分為優、良、輕度、中度、重度、嚴重等不同等級。
記者注意到,平臺還具備預警監管功能。當日12時,平臺就向新城區、大泉街道等站點發送了數據高值預警信息。
據悉,空氣質量“雙月攻堅”專項行動成立了現場指揮部,設立綜合研判、攻堅幫扶、協調保障、高值應戰、宣傳暗訪、督察問效等6個專項工作組,建立24小時作戰指揮體系。作為綜合研判組成員,市環境監控中心負責人李新芳表示,中心每天發布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等三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月均、日均同比變化情況,對同比不降反升地區交辦預警,責成屬地落實壓降措施,通過在線監控數據應用,一旦發現超標或異常,立即開展核查,督促問題整改。
“今日O3濃度較高,從氣象條件看,正午時段溫度高(32℃以上),濕度較低(55%左右),氣象條件易誘發O3高值;從在線企業系統查看,涉及VOCS企業存在個別超標情況……”在8月22日的空氣質量“雙月攻堅”日報中,對徐州空氣質量現狀、污染分析、明日污染風險研判與應對等進行了詳細分析。
據了解,目前徐州已整合技術團隊專家力量,每日會商研判氣象條件和污染情況,第一時間共享高值信息、成因分析、預測預報等,會商信息第一時間推送屬地,指導屬地精準治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