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寒冬初襲的皖北平原,雖然迎來氣溫驟降,可在阜陽市潁上縣半崗鎮工業區鄭氏米業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卻是一派繁忙的熱鬧景象。總經理王鳳抓起一把剛剛加工出的大米,在手心里攤開后,仔細端詳著米粒,對身邊的工人說:“我們加工的大米一定要保證質量,確保老百姓的飯碗里盛的中國糧是放心糧、優質糧。”
2019年4月入選“中國好人榜”的王鳳,如今經營著一個年產值3個多億的大米加工龍頭企業潁上縣鄭氏米業有限公司。多年來,王鳳從一名下崗職工開始艱苦創業,致富不忘鄉鄰,帶動更多人就業并過上幸福生活。
(資料圖)
1999年7月,剛滿18歲的王鳳從阜陽行政干部學院畢業后到半崗鎮工作,2000年因機構改革,夫妻雙雙下了崗。愛人鄭彪受不了打擊,整天情緒低落、借酒消愁,而王鳳卻不認命。她告訴愛人,命運要靠自己把握,只有不認命不服輸,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起初,兩口子外出打工,后來回到家鄉經營了一個水果攤。2004年,她又和丈夫做起糧食生意。
在收購糧食的過程中,王鳳發現,淮南夏集加工大米的商人特別喜歡收購半崗鎮周邊鄉鎮的稻谷,原因是這一帶水稻生長中灌漿的時間長,灌溉水質好,是無污染的八里河和淮河水,加工的米,質量好,口感好。當時半崗鎮周邊還沒有上規模的大米加工廠。瞄準這個商機后,她和愛人商量決定搞大米加工。
王鳳四處籌措資金30多萬元,建廠地,購設備,招員工。2007年,鄭氏米業終于投產了。2010年3月,她頂著家人的反對和壓力,賣掉自己的房子、車子以及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投資400萬元,擴建了鄭氏米業加工廠,并新上一條先進的生產線。
由于缺乏管理和營銷經驗,剛開始產品打不開銷路,生意不景氣,2007年3月份投產,5月份就停產了。關鍵時刻,王鳳冷靜思考,她認為商場如戰場,困難總是暫時的。王鳳說“每次回想起當時的那一段經歷,眼淚都止不住地流。那時候,這個廠的每個角落我都曾蹲下來哭過,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
為了打開銷路,她獨自一人跑江蘇,去浙江,到上海,下廣州,制定產品市場營銷策略,建立起產品的銷售網絡。
依靠良好的品質和營銷策略,大米終于有了銷路,讓王鳳欣慰的是,周邊的很多鄉親選擇把新收的稻谷預存到王鳳的米廠,等銷售之后再給錢,一下解決了王鳳前期資金投入的大難題。2010年9月,歷經千辛萬苦,新建日產200噸大米的鄭氏米業一整套現代化生產流水線正式投產。王鳳的企業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鄭氏米業已經成長為年產值3億多元的龍頭企業,產品遠銷廣東、福建、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區,企業注冊的“鑫福順”商標成為安徽省著名商標。
王鳳說:“‘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我認為雖然下了崗,只要我努力奮斗,不等不靠,一定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王鳳致富了,但她不忘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鄉鄰。十多年來王鳳累計捐款近50多萬元,用于助學、助殘、修橋、鋪路、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孤寡老人,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王鳳先后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并獲得安徽省“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巾幗標兵、“中國好人”等榮譽。
“用雙手成就夢想”,可王鳳的夢想遠不止于當前創業的成功。王鳳說:“未來我將計劃建立新型農產品加工基地,走‘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化道路,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的農民和困難職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田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