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110萬戶市場主體如魚得水;110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設立了222家企業;中國企業500強、制造業企業500強、服務業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入圍數江蘇第一;獲評中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省優化營商環境成效明顯地區……
這里,就是無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無錫在“對外開放提升”“投資建設完善”兩個維度中,上榜“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這是無錫連續四年入選。
營商環境,不僅直接反映當地企業的發展環境、城市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同時也是對投資者吸引力、孵化創業企業能力的側面反映。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一直是無錫市委市政府關心的一件大事。
以營商環境之“優”,促市場主體之“活”,2022年無錫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優化服務,用滿滿誠意孕育一方營商沃土。
動作頻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無錫有非常合適的產業土壤、各部門的支持政策。”在考察產業環境一圈后,君偉科技最終選擇落戶無錫。3月31日,公司負責人蔡希杰在濱湖區市場監管局服務大廳領到了營業執照,成為無錫第110萬戶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年增長均在10萬戶以上,平均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143戶,每千人擁有企業55戶。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無錫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出的紅利,使城市發展更具韌性與活力。
如何讓市場主體真正愛上一座城?聚焦營商環境優化,去年無錫動作頻頻:先后出臺錫政50條、補充12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20條等政策,精準對接企業發展需求,政策環境更務實;開展省級企業辦事“一照通辦”試點,建立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服務體系,全市市場主體運用電子營業執照登錄辦事達162.6萬次,政務環境更便捷;全面整合“照、章、稅、保、金、銀”等開辦事項,新辦企業實現“一個環節審批、一個工作日內辦結、零費用開辦”常態化,市場環境更高效;全域啟動“與個人破產制度功能相當”試點,成功幫助一批誠信創業者擺脫困境、獲得經濟重生,法治環境更健全。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的優化,市場主體最為敏感。
“訴求‘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我只要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無錫上機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建良介紹,當企業要擴大規模時,無錫山水城管委會把辦公樓騰出來;當企業想投資項目時,政府的服務專班立即進駐現場辦公,保障項目的快速推進;不僅如此,政府還積極地支持、幫助企業大膽走出去,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進行光伏產業布局。“如此貼心、用心、暖心的服務與支持,讓企業可以放手去干。”楊建良直言,這讓他對扎根無錫發展充滿了信心。“我們將以無錫為總部,持續深化光伏產業布局,為家鄉的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和能源革命貢獻力量。”
力求創新
“無錫經驗”再成全國標桿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意味著不斷創新服務將貫穿營商環境建設的全過程。以更高標準打造更優營商環境,無錫馳而不息,尤其在“對外開放提升”“投資建設完善”這兩項中表現優異。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是陽光、水、空氣,潤物細無聲,讓我們在無錫快速發展。”GE醫療全球副總裁、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介紹,去年一年GE醫療在中國落地了30多個國產項目,其中一半是在無錫基地落地,包括高端的婦產超聲Voluson E8/E10,在政府高效協助下,僅用了38天就獲得上市審批,讓中國醫患和全球同步享受到高精尖的醫療設備;目前無錫已是GE醫療全球最大的超聲、探頭和生命關愛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超聲制造占比全球產量40%、累計向全球市場輸出了130萬個超聲探頭……“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生態給企業發展提供的支持還體現在政府能夠深入了解行業特點和需求,有勇氣、智慧跟企業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比如2020年疫情時我們在無錫90天建成一條世界級高端呼吸機生產線,支持全球抗疫。”張軼昊表示,無錫良好的環境給了企業更大的信心,“我們會在無錫不斷加大投入,用更多國產的設備關愛每個中國人的生命重要時刻。”
找準標桿求創新。“過去一年里,無錫積極對標國內各個領域標桿城市和最佳實踐,在若干重點領域勇探索創一流。”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無錫全方位提升政府管理服務水平,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自選動作”,力求通過創新試點為營商環境改革探索新路。如在全國率先打造“亮證辦電”服務,實現“客戶等電”到“電等客戶”的全面轉變;在全省率先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從“拿地即開工”到“竣工即投用”的全鏈審批服務;積極開展國家級居民身份證電子證照應用試點,群眾可在各級公安辦事窗口、不動產登記窗口刷電子身份證辦事,形成了不少可復制推廣的“無錫經驗”。
說到做到
聚焦市場主體的期盼
《無錫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無錫市進一步提升完善企業長效制的實施方案》《無錫市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無錫市進一步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穩定經濟增長深化“三提三即”改革的實施方案》……去年,無錫親商暖商新政噴涌而出,贏得市場陣陣喝彩。然而,政策給力并不意味著一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能一蹴而就,關鍵還是要看如何去落實。
來看一個很典型的故事。
前段時間,一位來安鎮開飯店的東北大哥,由于店面所在的廣場電容量不夠,天然氣又暫未接通,對飯店按時開業造成影響。街道干部在接到他反映的情況后,“10分鐘給答復”,提出了“暖心方案”,幫他解決燃眉之急,同時還與相關部門協調,加快商業區的接電、改管工作。這種馬上就辦、說到做到的作風,贏得了廣泛贊譽,被稱為“這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這是一個闡釋“市場主體信心從哪里來、營商環境怎么搞”的絕佳案例。事后,安鎮街道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這是常態,肯定不是特事特辦。”因為,在無錫市場主體的期盼就是各相關部門聚焦的重點。
建立覆蓋全市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有效解決企業群眾反映的“多頭跑、往返跑、辦事難、體驗差”等問題;邀請體驗師“挑刺找茬”,引導群眾參與“好差評”,全市政務服務辦件評價總數達1797.7萬人次,好評率99.99%;推進景區、商業廣場等政務服務“融驛站”,將“店小二”一站式政務服務延伸至企業商戶身邊……通過閉環服務全鏈條、暢通服務全天候、推廣服務全周期,無錫進一步擦亮著“無難事,悉心辦”的營商環境品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