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多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幫我們制定了中華白玉蝸牛地方標準,我們產品才有了進入品牌企業的必備資質,就在幾天前,我們中標了1500萬元的中華白玉蝸牛訂單。”4月14日,江蘇鴻逸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娟高興地說,下一步企業將把養殖戶規模從300戶擴大到700戶,年產值預計可達4000萬元。
江蘇鴻逸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位于泗洪縣金鎖鎮的一家中華白玉蝸牛養殖和加工一體化的企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已帶動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以及宿城區等地的養殖戶發家致富,是全市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
去年以來,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因無產地生產標準,產品的規模養殖和對外銷售等受到一定制約。了解企業需求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急企業所急,通過培訓和召開專題會辦會等形式,指導泗洪現代漁業產業園、泗洪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和江蘇鴻逸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做好項目申報以及標準草案的編寫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對申報項目進行立項論證,及時組織專家對標準文本進行評審,對標準報批稿按規定進行公示。
“去年12月,我們正式發布了《中華白玉蝸牛養殖技術規范》宿遷市地方標準。該標準規定了中華白玉蝸牛養殖的術語與定義、環境設施要求、人工繁殖、幼體培育、成體養殖、病害防治、采收與運輸等內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管理處處長王大偉說,標準的制定實施,解決了無錫市中華白玉蝸牛產業發展中的“無標可依”問題,為養殖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撐;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物質消耗,建立科研、生產秩序提供了保障;為簽訂銷售訂單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了解,去年以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涉及鄉村振興方面的地方標準12個,涵蓋高效農業、特殊水產、釀酒原糧和水果種植等領域。其中《制曲用小麥栽培技術規程》實施后,從事制曲用小麥種植的農戶通過規模化種植、標準化栽培,生產出安全優質的原糧,既實現了小麥產業的提質增效,又為無錫市白酒產業提供了優質原料,助推宿遷釀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