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踏著父親的足跡,懷揣兒時的夢想,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吳沅鍇放棄在城里的事業和舒適的生活,回到農村,一步一個腳印,帶領村民走向富裕。
“現在大棚里有西紅柿、黃瓜、芹菜、辣椒等蔬菜,不僅新鮮,口感也好。”日前,在田洼智慧農業園,吳沅鍇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園子里的蔬菜。
吳沅鍇說,這幾年,村里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項目,建成了田洼智慧農業園,村民收入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已超百萬元。
吳沅鍇告訴記者,以前自己在市區創業,一年也有不少收入。雖然收入不錯,但他的內心卻渴望能踏著父親奮斗的足跡,回到鄉村,帶領群眾走上致富道路。于是,2013年4月,吳沅鍇回到村里工作。
其實,吳沅鍇回田洼村工作的過程并不順利,當初村里部分群眾對他的能力存在質疑,認為這位20多歲的年輕人,沒有農村工作經驗,在村里工作也不會堅持太久。為了證明回村信念,展示自己與老百姓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決心,他克服各種困難,不計報酬,一步一個腳印,在村里不同的崗位鍛煉。通過努力, 2019年,吳沅鍇被任命為田洼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
吳沅鍇上任后,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樂觀。于是,他帶領村干部入戶宣傳,引導村民將土地流轉到集體合作社,由村統一發包給大戶及企業,經營各類作物種植,村委會鼓勵村民到農業園工作,既能滿足家庭日常開支,又能促進家庭和諧。
通過流轉盤活土地和富余勞動力資源,田洼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出現明顯增長,鄉村產業也逐漸興旺。田洼村現已從一個落后村,變成了村民富裕、治理有效的先進示范村。
今年是吳沅鍇回田洼村工作的第10個年頭。10年間,為鄉村振興“跑”瘦了身子,“跑”白了頭發。吳沅鍇說,這幾年,通過實施產居融合,做到了新型村居“靠近田、貼近園”,構建“以農為本、以文為魂、以游帶動”產業聯動的發展體系,希望將來能把田洼村建設成“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美麗鄉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