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近日,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學者帶著“返鄉探親”的心情,回到湖北新陽,這個三年前他們戰斗過的地方。自2020年2月援鄂抗疫以來,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對陽新縣人民醫院持續開展醫療幫扶工作。如今,這里已是今非昔比,“連陽”兩地的友誼之樹在這里開花結果。
【資料圖】
臨危受命不負囑托 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5月23日,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陽新分隊領隊李小民一行人回到湖北陽新,向陽新縣人民醫院捐贈了價值30萬元的醫療設備,并組織醫療和運營管理的專家開展學術交流、手術示教。看到陽新縣人民醫院新建大樓溫馨的病房、嶄新的設備,3年前的場景 歷歷在目。
原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陽新分隊領隊李小民回憶:“2020年的2月11日,當時中央決定一省包一市,江蘇對口支援黃石,我是帶著一個團隊到了陽新。”作為最后一批撤離湖北的隊伍之一,江蘇、湖北兩省省委囑托“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即將走的時候,我們跟縣里領導、跟醫院也講,我們一定把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真正落實在行動上。”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蔡暖心告訴記者:“連云港和陽新相隔1000多里,以前的話說實在我們知道連云港,但是連云港真的不一定知道我們陽新。我們有幸走到了一起、并肩作戰,當時我們商議一定要常來往、多走動。”
最終,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會決定根據陽新縣人民醫院的需求,抽調各科室業務技術骨干進行對口支援,通過“傳幫帶”方式授人以漁。并先后協助他們成功通過三級乙等醫院評審,順利創建了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惠及當地100多萬名陽新百姓。
幫助“造血” 連云港持續支援陽新醫衛事業
當地一名患者的家屬黃女士告訴記者:“有一天晚上11點多,我公公胸痛到不行了,就給我們打電話。我就緊急送他來醫院急診科,到了才10多分鐘,他就立馬休克嘔吐,然后人就暈過去了。醫生說馬上進手術室,也跟我們講連云港的教授徐良成醫生在。過了40多分鐘的樣子,手術很成功。”
黃女士告訴記者,如果是在一年前,這樣的手術需要轉診到武漢。而心梗治療的“黃金窗口期”是發病的6小時以內,家門口“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的建設,大大提高了這類患者的生存率。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陳世健告訴記者:“在當地打造一個中國胸痛中心并不容易。它不是急診PCI中心,不是光光做個手術就完了,是所有胸痛病人從起跑的第一公里,就要讓病人快速地得到有效的救治。連云港的專家對我們最重要的幫扶,就是急診PCI手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操作水平的提升,這個很重要,也是核心技術。”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援陽專家徐良成是第四批支援陽新醫療隊的一員,“我是今年2月26日到達的陽新,主要是幫扶這邊的心內科介入手術方面的操作。”來了僅僅三個月,他就協助開展了有300多臺手術,其中有200多臺的冠脈造影、30多臺急診的PCI治療、50多臺的擇期PCI治療,“我們主要是以指導為主,從細節方面逐步提高他們對造影,包括一些介入方面的認識。”
2021年7月,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派出了第一批支援陽新的5名專家。在3個月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支援期間,幫助陽新縣人民醫院開展了首例急性腦梗死血管介入取栓術手術,協助建立了規范的大急診體系。
原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小民說:“他們缺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幫扶什么,而且把他們的團隊一批一批送到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我們不但給他輸血,還有造血,一個個團隊的成長也是我們能夠看到的。”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尹合奎說:“我們陽新縣人民醫院不管是技術上、服務上、管理上,可以說都上了臺階。現在我們120院前急救,已經實現鄉村30分鐘、城區15分鐘,對老百姓危急重癥,包括創傷、胸痛中心心梗的病人、腦卒中的病人,死亡率、致殘率都明顯下降。”
2021年11月,李小民到齡退休,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現任黨委書記李愛民接過接力棒,繼續派專家支援陽新。截至目前,已有4批共19名優秀骨干醫師赴陽新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使陽新縣人民醫院實現取栓手術、射頻消融手術等十多項技術“零”的突破。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蔡暖心說:“現在連云港的專家醫生在當地有口皆碑,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對我們幫助是全方位多層次的,而且是不求回報的。”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3年前,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危受命、不負囑托,3年后,連陽兩地共同打造成為跨省醫院幫扶的典范。今年,他們將為陽新縣人民醫院接受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注入“強心劑”。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愛民說:“上屆黨委把這項任務交給我們這屆黨委,我們會一代一代去傳承這樣的任務,把陽縣人民醫院整體的建設繼續發展好。”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雪彤 編輯/高若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