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26日,無錫東亭藍灣·1917文旅街區正式開街。
無錫東亭素有“東南鄉之巨鎮”之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李紳、華察、阿炳等人才輩出。東亭老街是無錫煙火氣息和繁華記憶的歷史縮影,學士坊、迎福橋、東興蠶種場等文化遺跡呈現了悠久的古韻和生活印記。藍灣·1917文旅街區以迎福橋修繕年份冠名,通過重塑、活化本土文化元素,還原水鄉繁華,復蘇老街煙火,再現古橋舊巷昔日熱鬧景象。本次老街煥新開放,不僅有以非遺插花技藝展示與體驗為主的吳韻花道、滿足青年人休閑需求的樓頂派對、品嘗傳統地方特色美食的淼品香,也有全新的休閑娛樂業態,是集生活休閑、潮流打卡、文化創意、展陳展覽、研學教育為一體的生活休閑文化街區。
開街當天,東亭記憶照片展在老街同期開展。展覽從習俗、農耕、工商、建筑、生活、往事等6個部分全面展現東亭的歲月變遷。
同樣以年份命名的藍?1956科技文化創業園和藍·1982數字文化設計園先后開放。
藍?1956科技文化創業園坐落于無錫東大門,錫山區東亭街道二泉東路172號,原為無錫輕工冶煉廠,緊鄰無錫塔尖學府——天一中學,因是1956年第一個在東亭街道開辦的鄉鎮企業,同時也為致敬創業家精神,故而取名“1956”。作為江蘇藍園打造錫山區舊工業文明成功轉型的典范與藍系列文化產業園區的代表作,園區內設省級眾創空間為文創、科創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成長環境和開放式的創業平臺,滿足初創期文創、科創企業快速成長、發展的訴求。
藍·1982數字文化設計園則將圍繞“歷史與現實、工業與藝術”的理念,為青年們建造一座集合“文化創意、科技創新、企業孵化、配套商業等”為一體的綜合型設計產業園,吸納工業設計,軟件科技,文化傳播,廣告會展、網紅打卡等企業,將當代藝術、建筑空間、文旅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有機結合,打造成新一代的工業藝術創意之地。
結合東亭歷史的三大區域陸續開放,將讓東亭這片土地煥發新的活力。
(來源:江蘇廣電無錫中心站/徐愷言 編輯/周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