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5月27日)上午,“第十三屆惡性腫瘤金陵論壇胃腸腫瘤論壇”在南京舉行,專家學者圍繞胃腸腫瘤的治療進展及探索展開討論。作為我國發病數量與死亡數量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胃癌”,都有哪些新的防治策略?
胃癌作為我國高發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90%的患者在就診時就被確診為局部進展期或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而術后腫瘤復發,是影響胃癌患者術后療效的重要原因。如何減少術后胃癌復發是提高胃癌療效的關鍵,目前,國內較為常見治療策略分為術前以及術后進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介紹:“一個選擇是做了根治性手術以后,對于一些容易復發轉移的患者,就給他做術后的輔助化療,大概能夠降低30%左右的復發風險。還有一種就是因為腫瘤范圍太大了,我們就會做新輔助治療,把腫瘤縮小了以后再做治療,這樣比我們單純的術后輔助治療,又下降了大概25%-30%的復發轉移風險。”
胃癌的輔助治療主要包括化療、放療、免疫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等。其中,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的治療模式,可以幫助胃癌晚期多發轉移的患者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但免疫細胞在一般很難穿透腫瘤組織,從而難以發揮真正的免疫作用。經過4年的研究,南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團隊在免疫細胞治療方面取得的新成果,被學術界認為突破了一個瓶頸。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副院長劉寶瑞介紹:“在化療聯合pd-1抗體作為新標準基礎之上,又聯合了免疫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也是我們建立的一個特殊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細胞的特點具有腫瘤靶向性,同時它對腫瘤組織的穿透性,比常規的淋巴細胞穿透能力提高了將近10倍。新標準聯合細胞治療這樣的組合,初步的臨床觀察的結果,有效率大幅提高。”
專家提醒,盡管胃癌早期癥狀隱匿,早期胃癌還是有跡可循的。沈琳提醒:“比如說有些人他的胃痛、隱痛節律跟以前不一樣了,或者他原來就有一些胃的疾病,包括潰瘍病、嚴重的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這樣的話我們就要通過內窺鏡檢查來隨診。胃鏡檢查如果兩三年做一次,就能發現早期的疾病,早期甚至都不需要手術,內鏡下把它切了就行。”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雪彤 編輯/國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