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可能出現在
(相關資料圖)
城市一角、鄉村一隅……
默默點亮著萬家燈火
那,你見過海島上的變電站嗎?
5月26日
江蘇首座海島型變電站——
陽光島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在江蘇南通如東縣的洋口港經濟開發區
陽光島舉行奠基儀式
這一工程的啟動不僅意味著
江蘇實現海島型變電站“零”的突破
更將助力如東加快打造
國家級“能源島”的戰略目標
在海島上建變電站,為啥?
陽光島
是江蘇海上第一座圍填形成的人工島
位于如東縣長沙鎮外海13公里
面積3平方公里
通過黃海大橋與洋口港遠遠相連
島上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液化品罐區、干散貨倉儲區
和綜合服務區一應俱全
是江蘇的原油、成品油、
液體化工品中轉及倉儲區
還是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
重點能源基礎設施工程的布局地之一
陽光島
陽光島投用以來
已累計接卸LNG超過5000萬噸
外輸天然氣超700億立方米
大約支持了江蘇全省1/3以上用氣量
到“十四五”末,陽光島每年的接卸能力
將達到2500萬至3000萬噸
LNG儲存、轉運的關鍵
在于穩定的低溫環境
這就要求液化天然氣儲氣罐內溫度
一直保持在-160℃
低溫離不開持續穩定的電能制冷蓄冷
而島上現有的20千伏供電方式
已不能滿足LNG企業用能需求
為此
110千伏陽光島變電站應運而生
根據規劃
本期工程將安裝2臺50兆伏安主變
4回110千伏出線
按照綜合能源站進行建設
供電方式由20千伏電壓
提升為110千伏電壓等級網絡
單電源供電變為雙電源供電
供電可靠性更上一層
作為島上的主供電源
它將為這座大海上的“綠色”能源島
安上能源“引擎”
一舉解決陽光島的用能問題
海島型變電站,有啥不一樣?
據了解,陽光島屬于海洋大氣環境
島嶼附近海域全年平均風速
每秒5.2米
而日最大風超過6級的有60天
鹽度最高值為29.6,最低值為23.7
一句話概括就是
風力大且鹽霧腐蝕嚴重
為了讓變電站在海島上
更好地履行職責,早在規劃初
設計人員就將陽光島變電站
里外都“綠色武裝”了起來
↓ ↓ ↓
防腐蝕外衣
變電站內外墻采用200毫米厚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無需金屬構件輔助建設,是變電站耐鹽防腐的“外衣”。
室內增加了除鹽設備和送風系統,電氣設備散熱器外殼選用不銹鋼材質和C5防腐等級材料,為防腐蝕加上了“雙保險”。
可拆卸墻體結構
為了更好地應對海島環境,變電站里所有設備都安置在恒溫恒濕的室內。
考慮到后期維護升級等需求,主變室的外墻采用了可拆卸結構,這種結構由可拆卸式的鋼骨架和預制板材組成,就像積木一樣,一旦需要移動或更換主變,就能在滿足承重要求的情況下,隨時拆卸重裝。
長距離隨橋電纜
利用黃海大橋預留的電纜通道,敷設了16公里長的電纜連接島內外,整條電纜采用蛇形排布,在增加可活動裕度的同時,還創新性地運用自行研制的柔性支架,根據橋面震動幅度輔助電纜調節,最大程度保障長距離電纜安全可靠運行。
柔性電纜支架示意圖
綠能供給系統
為助力陽光島用能更加清潔,變電站利用島上豐富的風光資源,將在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同時安裝智能風光儲能路燈。
據測算,變電站投運后,屋頂光伏年均發電量預計將達5.16萬千瓦時,可滿足站內日常運維電能需求。此外,在規劃中,變電站還配備了儲能和充電樁設備,可供島上LNG企業電動接駁車充電。
變電站綠能供給示意圖
智能運維系統
針對海島型變電站距離遠、運行要求高、傳統運維模式工作量大等問題,供電人員為它準備了一套智能運維系統,可根據以往巡視記錄和設備運行狀況,自動生成巡視任務,調動站內自動化設備完成巡視、校核、記錄等工作。
據了解
110千伏陽光島變電站
將于2024年6月建成投產
實現“雙碳”目標
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
陽光島輸變電工程
是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服務‘雙碳’目標的一次有力實踐
未來,這座變電站
將劈波逐浪、穿海送電
用電能激活海上“綠色”引擎
(來源:江蘇廣電南通中心站)
標簽: